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2018记者的一天 十二月

专注三十八载 一针一线绣华年

正则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方美珑

2018-12-10 10:34

wnk1-fxxfyex5491245

记者 曹源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正则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方美珑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油画”。走进仔细观察,才发现“油画”的笔触闪着丝线灵动的光泽。原来,这些酷似油画的刺绣作品都是出自方美珑之手。

在位于文化绿洲的方美珑乱针绣工作室内,记者看到,此次获奖的两幅作品《远瞻》《军人风采》已“载誉归来”,重新陈列在工作室内。其中,远瞻》高115厘米,宽95厘米,在乳白色的棉布上,粗犷的大线条和纤细的小线条虚实交错,生动刻画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经典形象;《军人风采》高105厘米,宽76厘米,在一根根丝线的穿引、堆叠之下,一位双眼有神、行标准军礼、身着戎装的解放军高级将领跃然绣布。

方美珑介绍,乱针绣作品《远瞻》的创作冲动源自她对毛泽东的崇敬,整个作品乍看上去布局简洁、色彩不多,创作过程其实并不简单。“难度最大的是面部表情的刻画,既要表现出毛泽东诗人般的浪漫,又要有思想家的深邃,也要看到政治家的气度、军事家的坚毅和无畏。”方美珑说,为此她和女儿陈赛姣采用大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发型和服装,再以较细的丝线刻画面部五官及表情,通过线条虚实交错、色彩冷暖变化、画面留白等形式,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而作品《军人风采》以原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肖像为原型进行创作。为了表现军人特有的气质,方美珑和陈赛姣从针法、色彩、造型等方面都采用了全新的手法,从面部到手再到服装,丝线的粗细按轻重分配,前后虚实按主次分配,绣制军人脸部的丝线刚毅粗犷而不失细节,色彩与结构的微妙组合,使得脸部表情真实而丰富。

十指尖尖,今年53岁的方美珑有着一双十分灵巧的双手。“我的妈妈、外婆都做了一手的好绣活,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十来岁就能绣出有模有样的成品了。”走上刺绣这条路,方美珑说还是因为奶奶的一句话。“我家小孙女手巧、人聪明,让她学一门手艺,以后能不愁生计。”于是,16岁的方美珑开始跟着吕去疾老师系统学习正则乱针绣。

“当时在班上,我不算是出色的学生。因为正则乱针绣需要有素描和油画功底,但是这些我从前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学起来有些吃力。”在方美珑眼里,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没有绘画功底,就从零开始学习,作品绣得不够好,就一遍遍反复打磨。很快,她从一名不怎么出色的学生变成了班里的佼佼者。

18岁那年,方美珑到苏州学习绘画和从事刺绣工作,在那里,她第一次感受到刺绣市场的广阔。“每个周末我都会去做兼职,我发现大小景点周边总有不少绣品店,生意非常红火。那时候我就在想,我要把这种红火的业态带回家乡。”整整两年,方美珑把自己恢复成学生状态,练技艺、跑市场、学销售……对行业了解得越深,越发觉得刺绣市场大有可为。两年后,她带着自己仅有的2000元,开始了创业之路。“开了一家刺绣厂,带了100多个学生,主要接外贸和加工的业务。”方美珑告诉记者,“刺绣厂现在已经改成工作室了,从前主要是批量加工,如今更专注于创作作品。”

方美珑认为,正则乱针绣有独特的魅力,一幅高水平的作品要求作者在刺绣、绘画、文学、诗歌、音乐、历史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厚修养。“如果只会一些刺绣技法,充其量也只能复制一些别人的绘画。”她说,如果缺乏艺术修养、文化积淀,那么作品就容易变得乏味、平庸、没有思想。方美珑一边向记者展示绣品一边介绍,正则乱针绣艺术的魅力不是在于造型,而是利用造型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好作品是有精气神的,在绣人物肖像的时候,我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年龄、神态、表情、甚至皮肤的纹理都需要反复揣摩刻画。刺绣就是以针代笔,从每一件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创作人的心性,用心绣出的作品才有灵性和生命力。”

说起正则乱针绣的传承,方美珑眼里流露着自豪而温柔的神色。“我的女儿也是我的传承人。”她说,女儿蹒跚学步时就喜欢依偎在她身边看她刺绣,如今,她也成为一名出色的正则乱针绣传承人。“传承的道路虽然有许多难处。但只要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刺绣之美,我们的努力就有意义。”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