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青春的河流淌至今

2019-01-21 10:05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文/沙艳秋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于1949年。他们人生中的一个个故事,串起的不仅仅是他们70年来的酸甜苦辣,也是共和国70年风雨兼程走向民族复兴的缩影。是的,他们与我们的祖国同步呼吸,同步前行。

十年前,任金凤带头捐资,使纪念文集《梦里流淌青春河》顺利出版。这本文集里收录的都是知青们的回忆文章。任金凤当年下放的农场里就有一条河,所以大家起了这个名。任金凤说,这条河承载着他们年少时的梦想,青春时的奉献和牺牲,并在后来岁月里一直流淌在她的心中。

A

与共和国同龄的任金凤回忆自己的少年时期,形容它是一段艰苦而满怀希望的时光。“大家的生活都不好,上学之余都要帮助家里做家务,勤工俭学,我也一样。”为了给自己攒学费,任金凤纳过鞋底、敲过石子、挖过中药,为了给家里补充粮食,她还挖过野菜、拣过山芋崽。“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大家的艰苦都一样。但大家都愿意与国家同甘苦,都明白国家的不容易,告诉自己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所以没有人觉得苦。比如,学校必须安排劳动课,每个学期学生必须有两天左右的时间到田间劳作。再比如,我们积极参加‘大炼钢铁’活动。”任金凤留存至今的最年少的一张照片——初中毕业照(图1),就是一个侧面的证明。在这张毕业照上,当时镇江一中的大坡台上印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无产阶级专政万岁”的标语。

而正因为从小吃惯了辛苦,1969年3月到1979年12月底这十年的下放生活中,任金凤没有叫一声苦。任金凤在下放前拍了一张照片(图2),照片上“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字样,和照片中任金凤胸前的团徽,都极富那个年代的特色。那是一个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年代,怀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激情,一批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任金凤所去的是一个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农场——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2师11团,她被分配在3营17连。穿军装、打背包、半夜出操,起秧、插秧、管理、施肥、治虫、收割、打谷,挖河泥、挖水沟、挖下水道……任金凤每一样都干得顺溜无比,不落人后。有一次,她和其他知青一起收棉花,一个没注意,脚踩到了残留在地里的棉秆上,锋利的棉秆一下子就刺穿了她的解放鞋,刺进了脚掌,差一点刺穿了脚背。“当时真的是血流如注,但也就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继续该干嘛干嘛了。”任金凤说,那时候大家都这样,每天的任务是确定的,必须要完成,所以,也就没时间娇气了。“更何况,我从小学开始就自己给自己挣学费,这些辛苦还是担得起的。比如说,上初中后,我每年夏天都要去宝塔山上敲石子,石子是按吨算钱的,我有一次敲石子都敲中暑了,你说,吃过那样的苦,还有什么苦会怕?”

认真踏实的任金凤很快就被大家推举为副连长,此后先后担任了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以及四分场党总支副书记。“那时候,当干部是要干在前面的。在农场的十年里,我没有自己做过一顿饭,都是农友给我打好了留在那儿等我去吃。为什么?因为我要第一个出门干活,最后一个回去啊。我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还得检查其他人的任务,碰到有来不及完成的,我就得帮忙一起干。我几乎天天都是凌晨四点多起床,晚上七八点回家。”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任金凤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赖。到农场不多久,她就被团部推荐入党。然而,她拒绝了。一直到1973年才打了入党报告。任金凤说,那时候想得很简单,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既不够多,也不够好,与共产党员的标准差得太多,“所以不好意思打入党申请”。

B

1978年底,任金凤回城了。回城时,她是在农场坚持到最后的。由于在农场表现一直很优秀,她获得了农场的推荐信,来到了后来的市劳动局的前身、刚组建的市劳动服务公司。

在这里,任金凤很快就担任了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随后又担任了劳动保险处处长(即现在的社保中心)、三资科长和计划调配科科长。

她至今记得刚刚组建的市劳动服务公司的办公地点,是现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旁的一排老房子,非常简陋。

她记得带头组建劳动保险处时从零开始的每一幕:起草的第一份文件、刻的第一枚公章……

她也记得上世纪90年代全员劳动合同制推行之初,她作为改革小组的一员,和同事们一起跑遍了镇江超过90%的企业。“那时候,我们要到每个企业去做报告,宣传这一改革政策的好处。同时,企业有任何问题,一个电话打来,我们也要立刻去帮忙解决。”任金凤记得,那时候国家男子足球队聘请了施拉普纳当主教练。她就在宣讲政策时拿来打比方,“这对有能力的人绝对是一个好政策”。

她记得,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参加了电大劳动经济管理的大专班。任金凤说:“1972年,我还在农场时曾经被推荐参加工农兵学员的考试,我在一中读的初中和高中,成绩还是不错的。当时有几百人参加文化考试,我进入了前33名。但是在33进11的过程是被淘汰了。后来,我就一直想,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把大学上了。”

回忆起工作的时光,任金凤说,她很感谢自己的老领导祝庭柱、周邦、朱新富。“是他们给了我机会,也在工作中锻炼了我。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看中了我。我记得我第一次被大会表扬的时候,站在台上的领导不认识我,台下的同事也有好多不认识我。于是,台上的领导就让我现场起来给大家唱一支歌。”任金凤说,当时她唱的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C

农场里的那条河一直流淌在任金凤的脑海里。“著名作曲家印青就是我们一个农场的,那时候他口琴总是随身带着的。一有空暇,他就会吹上一曲。油渣烧白菜是当时最好的菜……有四个知青没等到回城就去世了……”退休后的任金凤总是会回想起当年的知青岁月,于是,她把知青们组织起来搞演出(图3),带大家去当年奋斗过的农场看看(图4),还组织大家互帮互助。“我总是想起当年一张张青春的脸,要是他们还活着,看到现在国家建设得这么好,该有多好啊。”

任金凤说,退休后她除了参加知青协会的活动,就是带小孙子(图5)。“年轻时工作忙,我总觉得忽略了家庭,心中很是愧疚。现在当然要多带带孙子,给儿子媳妇减轻负担啦。”任金凤打开手机,骄傲地给记者看一张照片(图6),“漂亮吧,我儿子一家。”这是她的另一个精神支柱。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