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国内专题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新闻

美丽幸福乡村的南京探索: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2019-03-11 15:19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如何打好乡村振兴这场硬仗?全国各地纷纷展开探索。致力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南京自然不甘落后,并正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作为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南京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突出生产、生活、生态、村形、乡风‘五美’标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美丽幸福乡村振兴之路。”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晓平表示。

规划引领、保护优先,让生态“美”起来

青石砖、白粉墙、密竹林,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作为88个入选2018年南京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的高淳漆桥街道中心社区黄泥宕,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踏春者。“以前来高淳,都只在老街逛一逛就走了。现在这些村庄美出了新高度,特别适合休闲放松。有机会一定还来!”一路拍照、嬉闹,在村子里转悠良久的赵先生一家对眼前的美景赞不绝口。

春光正好,黄泥宕里游人如织,仅是南京众多美丽乡村魅力释放的一个缩影。乡村人气旺起来的背后,探其根由,大多数人都有感于乡村环境的巨大改变。蒋晓平表示,实现美丽乡村振兴,让生态“美”起来至关重要。

编制落实全域村庄布点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市级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编制乡村非集中建设地区“郊野单元”规划,建立相应的管控机制;创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模式,突出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落实多规合一,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衔接,每年高水平编制80个示范村村庄规划,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一个个政策“红包”的发放,南京美丽幸福乡村的建设步伐铿锵有力。

“绿水青山”是环境美的直接体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南京实施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并大力开展了农村黑臭河道整治,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导则,每年打造一批生态产业类、休闲旅游类、自然风光类和安置居住类绿化美化村庄;制定了农村道路绿化实施方案,以建设畅通安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季相分明的乡村林荫大道为目标,每年开展农村道路绿化700公里,全面构建乡村生态廊道。

以农为本、三产融合,让产业“强”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的环境扮靓了美丽乡村,也催生了“美丽经济”。

在江宁汤山街道温泉特色村汤家家,美泉温泉文化民宿已经开业了近三年。白墙蓝顶,推门而入,小资情调的地中海风格餐厅酒吧跃然眼前,客房命名大多与世界著名的温泉胜地有关,到处洋溢着异国风情……因为设计别具匠心,这里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到冬季泡汤旺季时,更是一房难求。民宿的主人纪文静,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副教授,正是看中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和温泉特色的魅力,在汤家家租下了闲置民宅,开起了精品民宿。在她的带动下,如今的汤家家,一座座农家院落在城里设计师的装扮下,摇身成为了艺术感十足的特色民宿。目前,村上民宿规模已达30余家,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成了“金陵民宿第一村”。

漫步南京郊野,除了江宁汤家家,石塘人家、大山村、不老村、凉篷下等村子里,那些美味的农家菜和舒适的民宿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丽乡村必须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实现乡村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成就乡村美好生活。”蒋晓平说,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就是其中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南京一直致力做好“美丽乡村+”文章,吸引城市创客、农村电商等落户,让美丽乡村成为生态产业新空间、生态经济新载体。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民宿经营户400余家,床位数超过5000张,年接待城市游客近100万人次。

伴随着乡村游的日趋火热,如何激活乡村旅游资源便成了首要命题。围绕着全域旅游发展需求,南京高标准规划建设了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实现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如今,无论是江宁西部片区、浦口老山——滁河风光带,还是溧水无想山——傅家边片区、高淳国际慢城,景点与村庄有机串联,游人们走到哪里都是举目皆“美”。与此同时,南京还试点建设了江宁谷里金谷、六合程桥水韵原乡、浦口星甸九峰山等5个“示范村+农业园+旅游点”三位一体的市级田园综合体,旨在进一步集聚旅游资源,拓展农业、旅游、居住等功能。“我们将努力把田园综合体建成乡村振兴的先导区。”蒋晓平说。

城乡融合、共建共享,让农民“富”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关键还要农民说了算。

一边是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兴起,城市新乡贤纷纷来到美丽乡村探寻新商机,本地居民也借着提供农家乐等相关服务实现了增收。另一边,作为“三农”之本,农业在南京美丽乡村振兴路上也开始了蝶变。实施“田水路林村”五位一体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00万亩,农村60%的耕地实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52%……在“以休闲观光农业领跑都市农业”的战略定位指引下,近年来,南京大力发展了美丽乡村景观农业、休闲农业、科普教育等农业特色产业,高淳“国际慢城”、江宁“特色田园乡村”等一大批乡村品牌逐渐蜚声全国。“目前,南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蒋晓平自豪地说。

溧水白马镇,村民王伟说起眼下自己的生活,直道“幸福指数很高”。原来,几年前,白马镇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了不少集中安置社区,还引进了一批农业企业。如今的他,不仅住得更好了,还在镇上的一家龙头企业找了一份工作,一年能有四万多元的“田外收入”。

如今,在南京美丽乡村里的百姓,能享受的福利还有很多。“南京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民就地城镇化的现实路径,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蒋晓平介绍说,南京正稳步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生活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比如,目前新农合筹资标准已提高到950元,基础养老金最低计发标准提高到每月380元,城乡并轨的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860元。“今年起,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将实现合并,实现同城、同标、同待遇。”

三月的南京城外,正是百花吐新蕊,五彩争斑斓。(记者 叶小力 洪姝翌  通讯员 陈佩弦 江波)

责任编辑:值班账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