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张君秋和他的京剧艺术

2019-03-22 09:54

3eadc2a4-3476-4f91-b045-f8c3fd254800

 

56f00a90-6b20-43f0-99a6-48de56b3669d

 

 

□ 林 敏

张君秋(1920—1997年),出生于北京,原名滕家鸿,后随母姓,改为张君秋,字玉隐,祖籍镇江丹徒。

硕果仅存的四小名旦之一

张君秋的母亲张秀琴是民国初年北京优秀的梆子戏青衣演员,受母亲的影响,张君秋从小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家境贫困,张君秋只上了几年平民学校便失学在家,跟随母亲到外地演出。张君秋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更能了解女性的内心感情,生活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和表演都起着重要的影响。12岁时,张君秋向母亲提出要学习京剧,一年后,张君秋经李多奎介绍,拜教京剧青衣的李凌枫为师,开始了学戏生涯。张君秋常跟师傅去王瑶卿家听其谈戏,又先后向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前辈大师求教,受益良多,演技突飞猛进。

1936年初,张君秋搭班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

1936年秋,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四小名旦”,张君秋和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入选“四小名旦”,报界对他的评价是“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嗓子,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

1942年初,张君秋自组“谦和社”挑班演出,与他合作的有谭富英、马连良、孟小冬等,皆为生行的翘楚。

张君秋20出头就取得如此成就,在其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扮相俊美,气质优雅,当时媒体称他“比女人还要女人”,他出场亮相时,常有太太小姐边喝彩边向他掷银元。二是有一副宽厚嘹亮,高低适宜,经久耐用的好嗓音,演唱起来吐字清晰,收放自如,韵味深长。1947年,李世芳乘飞机失事遇难,毛世来、宋德珠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转入幕后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只有张君秋仍活跃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张君秋是“四小名旦”中艺术生涯最长,成就最大者。

创新剧自成一派

1956年,张君秋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共同创建了北京京剧团,四大头牌,好戏连台,威震南北。

张君秋喜欢看地方戏,想在地方戏里寻找适合自己演出的剧目,把它移植到京剧里来。1956年,张君秋看了川剧《望江亭》,不禁被剧情吸引住了。《望江亭》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名作。张君秋非常喜爱剧中美丽善良、勇敢聪慧的谭记儿,决心移植这出戏。1956年,《望江亭》在上海第一次面世即引起巨大轰动,36岁的张君秋以其新戏《望江亭》的创新,宣示“张派”艺术在京剧史上的确立。剧中四平调“独守空帏暗长叹”,南梆子“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捣乱”等唱段脍炙人口,遂成经典。

京剧艺术,尤其是旦角艺术开宗立派,要想跳出深入人心的四大家的模式,自成一家,谈何容易!最重要的是,要有别人没有的绝活,张君秋的绝活就是唱腔。举个例子,南梆子曲调清亮柔媚,是从梆子曲调引进到西皮腔中来的。在《望江亭》之前,京剧南梆子常见四句唱完即收或转,没有人敢把南梆子作为整本大戏的重点来唱,张君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他的南梆子唱了足足有十六句,曲调的繁简,高低,衔接巧妙融合,恰到好处的衬托了谭记儿由惊喜而爱慕、羞涩的情感历程,婉柔、甜润、熨帖、生动,叩击听众的心扉。“张派”唱腔的音乐特质得到了充分展现,《望江亭》也成为“张派”代表作中唱腔版式最全、特色最鲜明的一出力作。

张君秋再接再厉,接着排演了新剧《状元媒》《诗文会》《西厢记》,将张派艺术发扬光大,呈现出崭新的风貌:《状元媒》柴郡主演唱的“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诗文会》车静芳唱的“喜盈盈进画堂”,《西厢记》崔莺莺演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立意新颖,自然真挚,细腻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张君秋的表演端庄含蓄,自然率真,演唱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充分发挥嗓音“娇、甜、脆、润、亮”的特异天赋,同时吸取了“四大名旦”的精髓:梅的甜,尚的刚,程的柔,荀的媚,在与琴师何顺信的共同研究下,不断创制新腔,在唱法上作了一些新的创造,如“炸音”,“滑音”的运用。张君秋以装饰唱腔、运用气口的丰富技巧和伴奏相结合,创造了张派的“点唱法”,在行腔过程中虚实结合,若“藕断丝连”,又似“蜻蜓点水”,拿气息控制着声音往里收,而不是挤着嗓子唱,这种唱法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让人着迷。在服饰、化妆方面,讲求色调、款式同人物身份、处境的协调。张君秋以独特的艺术风韵,成功地塑造了谭记儿、崔莺莺、秦香莲等鲜活的古代妇女形象,给人以巨大的美的享受。

扬威异域桃李满天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君秋被奉为京剧旦角大师,“张派”艺术以其华美俏丽,刚健清新的独特风格,深受许多年轻女旦角演员的喜爱效仿,竟有“十旦九张”之说,风头之健,影响之大,甚至不逊于“梅派”。张君秋注重培养京剧艺术接班人,把全部心血用在了戏曲教育事业上,在他的悉心调教下,张派传人辈出:赵秀君、王蓉蓉、杨淑惢、张萍、关静兰、薛亚萍……很多人是国家一级演员,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成为京剧旦角演员的中坚力量。

1983年,《张君秋戏剧散论》一书行世,书中收集了张君秋本人著述31篇,其中有演艺经历,实践体会,对张派部分唱腔的分析等,对学习京剧和张派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1993年,《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启动,年逾古稀的张君秋担任了艺术总顾问,到他逝世为止,共完成京剧音配像120部,嘉惠艺林,启牖后学,厥功甚伟。

张派艺术蜚声海内外,1990年,张君秋应邀赴美讲学,被美国林肯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和“终身艺术成就奖”,这标志着张君秋的艺术在世界剧坛上的崇高地位。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