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补碗老行当

2019-03-25 09:42

cf6c3102-7459-4f5d-a5d0-cdf73c4202b2

 

文/孙建远

补碗这个行当,也叫“钉碗”,现在不少年轻人怕是没见过了。民间有句歇后语“补碗——自顾自(瓷箍瓷)”。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家里的破碗舍不得扔掉,就会找补碗匠进行修补。

我小时候曾经在高桥见到过补碗的情景:补碗匠挑个小担子,一头是一个颇为规整的小箱橱,橱是用硬木做的,角上还用白铜皮做成装饰意味的云纹包角。橱身整个是一组抽屉的组合,从上到下约有四五层,顶层的抽屉还分为左右两个小抽屉,每个抽屉里都放着他随手需要的小工具(如小铜锤、小凿子等)和材料(如铜钉、瓷粉等),这其中还有镶着金刚钻的牵钻,民间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嘛。担子的另一头拴个小板凳,是补碗匠们坐着干活用的,很小,约两尺长,一掌半宽,比起其他手艺人,补碗匠的这副“行头”最为考究。

补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碗边掉下一块,要照原样镶上去,属“亡羊补牢”型;还有一种是碗有裂缝,将要破碎,于是先行加固,属“未雨绸缪”型。我看见的那是一只大碗,一条裂缝从碗沿口一直延伸到碗底,那补碗的就在那条裂缝上打一排骑马钉,将裂缝两旁的碗边扣住。那有点像医院里的外科手术一样,将伤口缝合住,不过,医生缝伤口是一根线缝到底;补碗则没有这么痛快了,他必须将一只只如订书机里那样的钉,一一骑跨钉在裂缝上。该怎么钉?得用金刚钻制的钻头来打钉眼,这种钻叫“牵钻”,很小,一只手即可操作,牵钻像支笔,上有一钻了孔的狭木板,木板中有孔,“笔杆”穿过孔中;木板两边系着细绳,斜着缠在木板上,随着他右手的上下按压,牵绳就带动钻头不停地旋转,只见瓷粉从钻眼处不断涌出来,钻好两只瓷眼后,他将一只细小的白铜钉按上去,一拍抿缝。再用小铜锤轻击两下,牢了,然后按一定间距,比如一厘米,一只只排过去,全部补好后,一排整齐的铜钉,像“百脚”,倒给这只瓷碗增添了一抹金属的纹饰。补好后,涂一层釉上去,碗就好用了,而且不会漏,钉一般补在碗的外面,碗里仍旧光滑如新。

补碗人还有一项手艺——凿字。补碗人会根据主顾的吩咐在碗底凿字,一般凿姓氏。他左手一把凿,右手一把小铜锤,轻移轻敲,又轻又快,两三分钟工夫,一个字就凿好了,都是由点连成的虚线字。补碗价钱一般不贵,根据碗质及裂缝长短,一只碗收取五分到一两毛钱,凿字价钱更便宜,如果主家要补的碗多,凿几个字就免费了。我小时候家里的碗上几乎都有字,字有两种,一种是父亲的姓,一种是母亲的姓,那是母亲陪嫁过来的,凿字大概是为了辨认。那时邻里关系很好,邻家有办婚丧喜事或请人吃饭时自己家里的碗不够,互相借碗是常有的事,有的碗样式很接近,大家都有,有了字好借好还,就不会搞混了。

如今,补碗的行当没有了,但“补碗、钉碗”的吆喝声却永远不会在我的脑海中消逝。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