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聚力产业强市 推进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大提升

防患未然,抓手有力杜绝“安全望天收”

2019-04-02 15:16

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章群

“安全重在管理,事故重在预防”,这是长鸣的警钟。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声声入耳、声声入心?日常安全生产的抓手到底在哪里?

市安监局局长徐志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举了一个案例。

在一次隐患排查中,安监部门发现奇美化工5000平方米的球罐安全阀排空管,没有接入火炬系统,一旦发生安全阀超压排放,大量的丁二烯将从安全阀释放到空气中形成爆炸性空气云,一个小小的静电火花或明火足够一起一场闪爆。“把事情做在前头,宁可做过、不能错过!”针对这个隐患,企业立即成立专案整改小组,推动隐患进入“事故级”处理流程。目前整个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本月底可以完成气密试验,投入使用。

很显然,这个案例的关键在于,企业厘清了隐患与事故的关系。徐志刚用“海因里希法则”补充: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有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抓手在哪里”的答案也就出来了:把隐患当作事故来对待,把隐患排查作为安监日常工作的重要抓手!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安全生产领域逐步形成一种共识,风险是存在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是‘望天收’。”徐志刚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也证实了隐患排查这一抓手,抓住了安全监管的“牛鼻子”。

思路转变天地宽。近两年来,市安监局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特别是薄弱环节,落实落细双重预防机制、危化品源头管控系统等一系列“牛鼻子工程”,不断向安全制度、科学监管要效益,杜绝“安全望天收”。

“双重预防机制”,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目前已在各类企业“落地生根”。以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安监部部长孙彦军介绍,他们将双重预防机细化为48个模块化管理,“在现场管理中实现了风险分级和管控,并对未遂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加强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构建起立体式预防体系,保障了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他们的防患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为了筑牢这道防线,我们还组织了专家和企业员工,全方位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根据评估结果,我市对企业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确保风险处于受控范围内。

强化“红线”意识,重视“本质”安全。今年下半年,安监部门启动了为期两年半的本质安全诊断专项行动,梳理出我市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构成一级和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产品或原料具有爆炸性的38家,“本质安全诊断治理行动,包括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在役生产装置以及储存设施安全设施设计诊断治理、自动化控制及安全仪表系统诊断治理等多项内容。”危化处处长许继卫介绍,目前,相关企业正在进行诊断,他们将逐一审核诊断报告,企业根据诊断发现的问题,明年开始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并限期完成整改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市唯一一个拥有化工园区的地区,镇江新区邀请国家安监总局相关专家,对属地的18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施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检”,目前已经完成9家“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工艺安全评估,正在积极推动企业进行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创建。

一些“老安监”直言不讳:在不少人眼中“安全生产出事故是背时,不出事故是运气好”,其实用“运气论”来评判安全生产工作,是信心缺乏、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表现。

“反对‘运气论’,就是要通过到边到角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变‘安全望天收’,为向安全制度、监管体系要‘收成’,坚决摒弃现阶段安全事故不可避免的错误认识。”徐志刚如是说。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