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丹徒乡间过路亭

2019-05-20 14:44

bab6a99d-78e3-499c-866d-566c8d8130d2

文/卞美岗

在江西婺源写生,偶见古村落的路边上还保留着或方或圆的古朴小亭子,想起丹徒的东乡和南乡也曾有过这样的过路亭,便好生感慨。出宝堰镇向东南三里路就曾建有一亭,现仅存一村名为“后亭村”。

在丹徒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阡陌纵横四舍毗连,道路河流甚为驳杂。乡村百姓进城赶集,探亲访友,做买卖生意,乡间小路无论远近,只能是安步当车。辛苦跋涉,风尘仆仆,于是,过路亭就这样应运而生。

过路亭,又称为半路亭,歇脚亭。在穷乡僻壤通往集镇的半路上,或是山道边,或是桥头上建上一座屋子,或作亭状或为普通砖木平房。屋中山墙洞穿成一圆门,路人可径自通过。亭内两厢辅有青石条凳子,可让行人在此随意坐躺休息。

过路亭的内墙上,通常镶嵌一块石碑,上刻建亭时间过程及捐资建亭者姓名和所捐款额等项内容。此类歇脚亭大多为当地乡贤名士之人倡议,乡民们积极响应予以募捐集资而成。过路亭为路人解乏避风躲雨提供方便,当为公益义举。人们信奉修桥铺路建亭子为积善行德,体现了丹徒淳厚的乡土民风。

想那南来北往的行人,肩扛手提,车载担挑,扶老携幼,负重前行一路走来,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来到亭间搁锄释担,往那青石条凳子上一坐,喘口气,迎一阵清风,解开衣襟透透汗水,四体百节顿时一片舒坦。兴许在此还能结交一知己,互赠一袋烟,家长里短的聊上几句,小憩片刻,然后各奔东西。

过路亭是过往行人遮风避雨的驿站,也是好友雅聚送别,乡亲攀叙家常,青年男女相亲约会的场所。正是由于这些充满人文情怀的小亭子,才使山水天地之间有了太多的诗情画意。南京西郊也曾有过一座过路亭,什么模样?已经无人知晓,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一首五言绝句,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座亭子,名为劳劳亭。而弘一法师一首《送别》更让人对那古道边的长亭,生发出了无限的遐思。

现在到处是楼房林立,屋舍俨然。乡间道路四通八达,曲曲弯弯的土路被宽畅笔直的柏油路取代。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风驰电掣呼啸而过。这丹徒乡间的过路亭、歇脚亭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如今我们只能在文人墨客的诗里行间和绘画作品上寻觅其踪迹了。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