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北固山下甘露渡

2019-07-17 09:47

文/徐金财

在市区北固山下西北角,竖有一块书有“甘露渡”的木牌,旁边有一块面积十多平方米再现当年甘露渡繁华景象的地雕。据《京口三山志·北固山志》记载:“甘露渡在甘露寺西,旧称京口渡、北固浦。江南运河在镇江历史上有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谏壁口五个入江口,甘露口即为甘露渡。”甘露渡曾经是来往江上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运河与长江的天然良港,从甘露渡可以渡江直接到达对岸瓜洲,还可以从长江进入江南运河的分支水道,再转入大运河的主流。

有关资料记载,元、明代时期,甘露渡是江浙各地运粮入江的港口,港内有避风的港池,也是泊船货物装卸的地方。嘉定十一年(1218年),镇江郡守史弥坚主持重修京口澳闸,将归水澳和东北方向的甘露渡相连,又在甘露渡上修建上下闸,形成复式船闸。当京口闸集船出现过多时,可让部分船只通过甘露渡过闸,经过关河后进入运河,减少京口闸的压力。同时,还将北固山下原有的沼泽地,改成一个新的积水澳,澳中可停留一定数量的船只,进一步增加了甘露渡泊船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又在甘露渡下闸之处形成一个避风港,以供外江来船等过闸时避风休憩。

清康熙六年(1667年)和雍正三年(1725年),先后治理通江港道,通过疏浚、拓宽,使北固山的甘露渡、城西北的京口港(大京口)及两港间的新港(小京口)水道更通畅,使镇江成为连接京杭大运河南北两段的交通枢纽,并成为漕粮北运、商旅往返、货物集散的重要码头。

甘露渡与北固山相伴,多少年来,泛舟从长江进入甘露渡后,登临北固山的游人很多,从北固山下来后经甘露渡乘船过江的游人也不少。北固山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引得许多文人雅士前来寻古访幽、赏景览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句。唐代诗人戴叔伦登临北固山后,在甘露渡待渡时心生感慨,写下:“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今何在,清波长自流。”明代著名诗人王世贞来到甘露渡,准备乘船去江对岸,恰巧遇上天气发生变化,江面上风大浪急,渡船停止摆渡,心中十分焦急,写了《过甘露渡》:“金陵望中山抹烟,铁瓮城头浪拍天。居人尽说风波恶,江口何时不放船。”清代官员孙衣言在过江的渡船中,回望镇江三山,有感而发,赋诗:“高帆挟风色,我行凌长江。金焦碧相映,北固遥苍苍。蛟龙跋怒浪,燕雀去未央。中流快雄览,客怀慨以慷。”

时光荏苒,随着长江两岸出现南涨北坍的地质变化,曾经十分繁华的甘露渡,“民国”初年时被淤塞了。2010年,有关部门在原址复建了甘露渡,使甘露渡再现当年的风姿古韵。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