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镇江新闻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乡愁文脉依旧在 儒里更有新图景

2019-07-19 15:09 来源:京江晚报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乾隆南下曾经停留下,听得这里书声琅琅,皇上赞这里的人都爱读书,就叫它‘儒里’……”在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村党群服务中心,悠扬的歌声从这里传出,他们唱的,是由村民自己作词自己谱曲的歌曲《古镇儒里》。

歌词里写到的这个地方,就是姚桥镇的儒里。

据村民介绍,过去这里一片荒凉,是逃荒到此的祖先落地开垦,砌墙造房,教子文化……勤劳勇敢的儒里人,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了美丽家园。如今的儒里,早已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好去处,家风家训馆里,古今乡贤早已成为后人的榜样;朱氏宗祠里,记录着朱熹后裔的百年家族史;红烧羊肉、长鱼汤,东乡美食也吸引着八方客。

儒里,凭借着一股向上奋发的动力,乘着建设新农村的快车,用自己特有的文化、美景、美食,呈现出一幅古镇新图景。

QQ截图20190719145901

分镜头——生活了一辈子,遇上了最好的时候

当车开到儒里,手机里显示导航结束时,让人有点怀疑“是到村里了吗”?因为记者眼前出现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路旁绿树成荫,分类垃圾桶也有序摆放在路边。与印象里的一般农村不一样,儒里更像是一个城镇。

“我带你看看儒里吧。”90后村民朱儒热情地接待了记者。“我记得小时候,都是石子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别说开车了,连步行都成问题。”朱儒告诉记者。说起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路平了,路好了。“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雨天,穿着雨鞋和朋友们一起走路去上学,一不小心,鞋子还会陷在泥里。”

“2006年前后,村里开始修路,从那之后,基本上路就好走很多。近几年更是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是水泥路了。”朱儒一边开着车带记者在村里转悠,一边说,“现在村里的路对我这个新手也很友好了,上下班都是开车,很方便。主路很宽,小路上也有会车的车道,很好开。”

除了路好走了,村里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朱儒指着村里一处池塘告诉记者,“之前这里面都是水藻浮萍,现在经过治理之后,清澈了很多。”河水清了,垃圾箱多了,污水管网改造升级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让儒里更美了。

“过去河里都臭了,地上都是烂泥和鸡屎,垃圾也到处扔,一到夏天都臭死了。”村里的老人朱奶奶告诉记者,她在儒里生活了一辈子,满头白发的她没想到年纪大了,倒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候了,“现在生活好了,房子大了,路好走了,周围都干干净净的,每天清清爽爽,看着就高兴。”

朱奶奶还告诉记者,村里建了好多垃圾箱,现在有生活垃圾,她都会有意识地扔进垃圾箱,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随便扔在地上或者河里了。“干净了,干净了,而且现在天天晚上,路灯都亮堂堂的,再也不要像以前,摸黑走路了。”朱奶奶谈及生活发生的变化,脸上笑开了花。

在儒里转了一圈,干净、清爽、美丽,是村民最多的评价,党群活动中心、家风家训馆、宗氏祠堂,体现了儒里新农村的建设成果,让村民的闲暇时光也有了新乐趣和新寄托。

分镜头——健身娱乐设施齐备,茶余饭后亦精彩

儒里村党群服务中心,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设置了村民活动室,村民们可以在里面打乒乓球,练习乐器,跳广场舞,唱卡拉OK等等。

“这个活动室一开始是村民自发修建的,政府看到之后非常支持我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现在这里可以说是村民最爱去的地方了。”儒里村村民朱泽宏告诉记者,这里乒乓球桌、卡拉OK、小喇叭等设备一应俱全。

“这个房间是专门给村里老人们跳广场舞的。”朱泽宏指着其中一间屋子说道,“遇到下雨天,大家就没办法在外面跳广场舞了,就专门空了一间屋子,刮风下雨天,或者夏天太热了,大家都能继续在里面活动。”记者注意到,屋子里配备了一个小音箱,墙上有电视屏幕用来播放广场舞视频,“这个音响都是一键操作的,就是为了方便村里老人们自己进行操作。”

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好遇到村民在活动室里打乒乓球。“我们都有钥匙的,想来了就自己开门来玩玩。”嫁到儒里村的吴阿姨告诉记者,她在儒里也生活了20年了,儒里的变化她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以前日子都很困难的,家里住的也是平房,晚上在门口聊天全是蚊子,打麻将又对身体不好。现在村里基本上都砌了小楼房,还建起了活动室,平时想唱歌了就能来唱歌,想跳舞了就能来跳舞。”

在装有卡拉OK音响设备的房间里,还有各式各样的乐器,电子琴、长笛、二胡等应有尽有,朱泽宏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供村里的音乐社团训练使用的,“我们村民自发组成了一个乐团,有唱歌的,有弹琴、吹笛子、拉二胡的。”他随后又向记者展示了挂在墙上的三首歌,“这些歌曲都是我们歌唱自己家乡新区和儒里的,都是我自己作词编曲的,平时也是小打小闹玩一玩,也能表达我们对政府和家乡的热爱。”记者注意到,墙上分别挂了《新区颂歌》《古镇儒里》和《竹中情》三首歌的词曲,表达了这里村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儒里古街边,小游乐场成了孩子们闲暇时玩乐的天堂,滑滑梯、小秋千、健身器材等健身娱乐设备吸引了许多小孩子。“孩子很喜欢玩滑滑梯,每天都闹着让我带他过来玩。”一位带着小朋友来玩滑滑梯的年轻妈妈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些啊,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不仅我们生活变好了,孩子们游乐的地方也多了很多。”

分镜头——“江南第一古祠”,乡愁文脉依旧在

在儒里古街上,除了干净的街道、街道边的小亭子、墙上的宣传画让人眼前一亮,街边的一所古色古香的小房子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据了解,这是镇江新区家风家训馆,馆内陈列了大量东乡明清祠堂、家族谱牒中的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以及古今名人轶事,是姚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的基地之一。

QQ截图20190719145910

“因为我们都是朱子的后人,对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很珍惜。”家风家训馆的守馆人朱正林告诉记者,“最开始我们也是为了守住朱氏的家风家训,后来新区政府看到了,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就把这里发展成新区家风家训馆,现在整个馆面积扩大了,装修更好看了,里面的乡贤也越来越多。”朱正林表示,每天他都会来馆里看看,打扫打扫卫生,给植物浇浇水。

除了家风家训馆,朱氏祠堂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据悉,原先的朱氏祠堂已破旧不堪,2003年朱氏族人纷纷出钱出力,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本来面貌。现存的朱氏祠堂门前有照壁和古井,南北券门上,分别用砖刻和石刻刻着“儒里”二字。

因为祠堂大门只有在祭祀时才会打开,所以记者只是稍作停留。据村民介绍,祠堂为五开间四合院式布局,占地12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的徽式建筑,还被誉为“江南第一古祠”。“节假日会有很多游客来玩的,祭祀的时候大门才会打开,子子孙孙都来,场面很气派的。”村民的语气中带着骄傲与自豪,对他们而言,祠堂不仅是血脉亲缘联系的纽带,更是家乡宗族荣耀的彰显。(记者 单杉)

责任编辑:吴丽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