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太保巷——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

2019-07-30 09:33

文/吴明宝

日前,我在江河汇大路边的路名牌上,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而亲切的名字——太保巷。这条历史悠久的小巷已经消失多年,我们全家上山下乡前曾在这里居住了10年。回城后,我又在这里生活了两年,这条小巷留给我无限眷念和辛酸。

太保巷因纪念太子少保冯子材故居而得名。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到了后期,中国军队的领军人物就是年近七旬的冯子材,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班师回朝后,清廷授予他“太子少保”衔(泛称太保)。太子少保原指辅导太子的宫廷老师,明清两代是相当于“正二品”的荣誉官衔。

我记得太保巷有个冯家大院,据说是冯子材后人居住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起,冯家大院的后门有一个冯积仁中医诊所。冯积仁40多岁便留起了大胡子,这位美髯公医术高明,深得周边居民好评。据说冯家祖上世代为官,直到抗日战争起,就不再有人做官。冯家后人也不愿意经商,主要靠出租房屋维持生活,行医主要为积德行善,不是生财之道。

曾经的太保巷在20世纪还出了几位名人。一位是杰出的爱国工商人士陆小波,陆小波最早的寓所并非打索街68号(68号的后门也在太保巷),而是太保巷东头与潮水沟搭界处一幢二层楼房。新中国成立后,陆老将这幢小楼房捐给市工商局做公益,这就是后来的商业局幼儿园。一位是中国老一代股民人人熟知的“杨百万”,真名杨怀定,1950年出生于镇江太保巷,小学毕业后随父母迁居上海。还有一位是著名演员、歌手江珊,1967年12月出生于太保巷,父母都是军人,父亲还当过演员和导演。我弟弟吴海山也可以算是太保巷的一位名人,他出生于1963年10月,如今是国内外著名的骨科专家、亚太地区膝关节学会主席、中国百名名医中的佼佼者之一。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公曾在打索街17号开设药材行,药材行的后门也在太保巷。我们全家就住在药材行里。公私合营后,外公外婆带领我们搬到位于后门储存需晾晒药材的临时仓库里,并与前门的药材行隔开,我们家从此成为太保巷的正式居民。小时候,我和哥哥弟弟、小伙伴们在这条巷子里快乐地做游戏:“打仗”、斗鸡、 滚铁环、打玻璃球……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我在这条小巷里长大,一直到初中毕业,随哥哥到金坛水乡插队落户。弟弟刚满6岁就离开了太保巷,随父母下放句容山区农村。

太保巷——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如今成为宽阔的马路,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居民区,她正在续写新的故事。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