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王阳明与金山寺

2019-08-16 10:03

11997dcc-4045-4229-b53b-d8e601cdfa53

王阳明书法

文/张大华

被誉为“五百年来一完人”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代表人物。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十多次提到王阳明,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山寺既是王阳明崭露头角的第一站,也是他辉煌人生的起点。

王阳明(公元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是浙江余姚人,因筑室修道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1482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后在北京做官,11岁的王阳明在爷爷王天叙带领下,从余姚到北京探亲,途经镇江时被诗友们挽留而游览金山寺。进入高潮时,大家便以“金山寺”为题作诗。在大家还在冥思苦想时,王阳明已经作成《过金山寺》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爷爷王天叙得意地把孙子作的诗给大家看,大家非常震惊。这首诗不仅准确抓住了金山寺的特点,而且气势大、意境美,真不像是一个孩子作的诗。为了证明孙子有超人的才华,王天叙就让他们给王阳明命题再作。于是有人以金山寺景点“蔽月山房”为题,让王阳明再作一首。王阳明瞅了众人两眼,脱口吟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首诗充满哲理,它告诉人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面对如此神童,这下大家信服了,少年王阳明在金山寺大放异彩。

弘治十二年(1499年),28岁的王阳明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不久因触犯宦官刘瑾而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今修水县)做驿丞。在被贬的这几年中,他创立了后来被称为中华文化精华的“心学”(也称王学),并开始开办书院讲学,影响全国,弟子近万人,成为一代大儒。“心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它要求人们不仅要认识知,更要实践行,把知行统一起来,经世致用,造福国家社会。王阳明不仅在学问上有革命性成就,在事业上也有大功于国家,他以文治武功的杰出成就名垂青史,成为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许多杰出人物的精神导师。由于王阳明在平定江西匪乱和宁王叛乱中立下不朽奇功,因而进入升官的快车道,晚年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成为朝廷的擎天栋梁。一则与金山寺有关的“和尚转世”故事就发生在他升为兵部尚书之后。

这则故事最初在王阳明弟子们中间相传,以后流向社会,流传至今。一天,身为兵部尚书的王阳明来到金山寺,觉得寺中的一草一木都似曾相识。他信步走到一间关房之前,门口贴着封条,他左看右看,都像在这住过。他按捺不住好奇,让师父开门进去看看,师父连忙说:“这是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老人家有遗嘱,万万不可打开。”

王阳明很不高兴,说“既然房子设有门窗,哪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要打开看看!”师父没有办法,只好打开了。王阳明一看,咦!老祖师容貌怎么和自己一个样呀?抬头望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看到这里,王阳明十分高兴,原来这坐化的金山寺祖师就是我。

王阳明一生多次经过镇江,也多次到过金山寺,他与金山寺僧人有几十年的长期交往,《金山志》除记载了他在金山寺的传奇经历以外,还收录有他与金山寺性空、雪航、野闲钦、蒲菊钰四位上人的唱和诗和“泊金山寺”二首。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