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秦淮之源赤山湖文化概览

2019-08-27 10:29

52c931f6-53ee-4201-a4f6-f573c676c6dd

 

□ 王 勇

赤山湖,在句容西南30余里,跨句容、江宁界,源出赤山,唐天宝中改赤山为绛岩山,湖亦改名绛岩湖。赤山湖历史悠久。吴赤乌二年(239年),筑赤山塘,引水为湖。至今已历1780年,其间赤山湖屡经荒废、兴修。

南朝齐时,明帝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梁时又复修。梁陶弘景《真诰》:“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小泽,泽东有句曲之山是也。”注:“此盖呼秣陵之金陵,非地肺之金陵矣。小泽即谓今赤山湖也。” 陶弘景曾隐居茅山,梁武帝常派人于茅山咨访国事,因此,人称其为“山中宰相”。赤山湖于金陵、句容间,萧梁朝臣与陶弘景往来常经于此。

唐麟德二年(665年),句容县令杨延嘉因梁故堤置。后废。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句容县令王昕复置,周百里为塘,立二斗门以节旱潦,并立碑碣。“旱暵则决而全注,霖潦则潴而不流。收功济时,道甚明远。开田万顷,赡户九乡。洎成奥区,颇无凶岁。鱼稻之盛,公实为之。”(唐樊珣《绛岩湖记》)王昕治湖有功,使赤山湖区域成为江南鱼米之乡。唐樊珣将王昕兴修绛岩湖的功绩,与楚国孙叔敖芍陂、魏国史起漳水等以水利兴国的史迹相媲美。王昕又于横塘之右,构筑新亭,并于湖中植荷,岸上树柳,“芬其芰荷,树以杞柳,杨楚江岭,憧憧是途,行李实获于荫庥,咏歌或借于观览。”(《绛岩湖记》)南唐时又复修赤山湖。

至宋时,赤山湖水域大幅缩小。宋《景定建康志》:“(赤山湖)周回二十里,下通秦淮……溉田二十四垾。南去百步有磐石,以为水疏闭之节。”南宋著名词人、状元张孝祥在任建康知府期间,曾专心治理建康(今南京)水患。《宋史》卷97《河渠志七·东南诸水下》:“先是,(张)孝祥又言秦淮水三源:一自华山由句容,一自庐山由溧水,一自溧水由赤山湖,至府城东南,合而为一,萦回绵亘三百余里。溪、港、沟、浍之水尽归焉。”赤山湖作为秦淮河源头之一,上接九源,下通秦淮,民间有秦淮第一湖之誉,在文化上留下过璀璨的篇章。

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有关赤山湖的传说故事、歌谣、诗文。相传六朝时以常乘木杯渡水而名的僧人杯渡即死于赤山湖畔。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76《宋释杯渡》:“齐谐伏事(杯渡)为师,因为作传记……至元嘉三年九月,(杯渡)辞谐入东。留一万钱物寄谐,请为营斋。于是别去,行至赤山湖,患痢而死。谐即为营斋,并接尸还葬建邺之覆舟山。”杯渡为南朝刘宋时人。

六朝时,民间又有《湖就姑曲》流行,诗歌唱道:“赤山湖就头,孟阳二三月。绿蔽贲荇薮,湖就赤山矶。大姑大湖东,仲姑居湖西。”诗歌语言清新,有着浓郁的吴地民歌特色,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清商曲·吴声歌曲》将此曲置于《青溪小姑曲》之后。

时至元代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著名诗人萨都剌去茅山游访句曲外史张雨,临别时与张雨同游凝神庵,在庵中观赏宋高宗赐蒲衣道士张达道白羽扇,萨都剌写诗记其事:“晴日赤山湖水明,湖中山影一眉青。蒲衣道士无人识,羽扇年多落凤翎。”诗人从茅山上遥望赤山湖,将山水相映的美景点染得如同水墨丹青。其时,张雨也有诗记此事:“走送蒲衣庵外路,归时望见赤山湖。林子求看换鹅帖,胡郎传送捕鱼图。”题记称:“台掾萨天锡(都剌)求识予面而之燕南。八月十四夜,风雨,宿菌阁,绝句七首,明日追寄之。”萨、张二诗中的凝神庵,在茅山上,即南宋道士张椿龄(字达道)修道之所。“凝神庵,在茅山黑虎谷前小阿西。山最深,旧有黑虎,未尝伤物。

宋高宗闻道士张椿龄名,召对德寿殿,为书《阴符》《清净》二经,并赐庵额。”(元张铉《至大金陵新志》卷11上《祠祀志一》)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周必大曾游茅山,于山上远望赤山湖。“丁卯夜,闻雨声。平明遽止。挈家游山。北五里,入新创白云崇福观。绍兴壬午,太上赐额,道士王景温主之。山势环抱,右倚白云峰(自此登中峰),左带龙山及石培峰,前对赤山,望之如以巾羃覆冠,其内即湖也。”绍兴壬午,即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此年,宋高宗传位于其子孝宗,自称太上皇。周必大在茅山也游览了凝神庵,“又入山一二里,入张椿龄凝神庵。庵坐中峰,殿亦对赤山,而湖稍偏。其左即白云峰,隔峰即崇福观。其右即小茅峰也。椿龄,字达道。太上数召见,赐御书、衣服、白羽扇。今上亦赐御书扇面。时椿龄伤足,不能行,戏作小诗。”诗即周必大《戏示凝神庵张椿龄》:“仙师足厌踏京洛,亦复懒控茅峯鹤。遗形聊示德充符,闭目定从陈铁脚。”题注称“丁亥九月四日,椿龄时伤足,不能行”,太上即宋高宗赵构,丁亥即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南宋杨万里也曾途经赤山湖,并作《赤山湖圩田诗》:“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行到秋苗初熟处,翠茸锦上识黄云。”诗中洋溢着多彩的丰收喜悦画面。

赤山映碧湖,千古文脉悠。清代著名作家高谔对赤山湖描写道:“曲城南下有丹山,掩映平湖杳莫攀。地接金陵佳气合,天连茅阜白云闲。”正是对赤山湖绝佳地理、景色的写实。作为秦淮河之源的赤山湖,历经千余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时至晚清,两江总督左宗棠准备疏浚赤山湖,参与其事的句容尚兆山,便广搜资料,著成《赤山湖志》六卷,可谓是对赤山湖的深情回顾。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