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从水漫金山说开去

2019-11-07 11:02

文/张大华

水漫金山寺的故事,还大量使用了发源于镇江的故事传说和人名地名。

在镇江民间,有关许仙、白素贞的故事传说有多种版本。比较典型的说法是,明清时期,镇江有个小伙子许仙,在五条街磨盘巷太和药店当学徒,因做事不合东家的意愿,经常遭到打骂虐待。有一天许仙气急了,投奔了杭州姑妈家,姑妈决定支持他开一家药店。在杭州闲来无事的许仙独游西湖,巧遇来杭州游玩白素贞。白素贞是镇江白守备的独生女儿,白守备生病期间,白素贞同侍女小青经常到太和药店买药,因而认识了许仙。巧的是,这一天忽然下雨,许仙到姑妈家拿了一把伞借给白素贞。后来在白素贞还伞时,又恰巧许仙一人在家,两人详谈起来,白素贞决定支持许仙创业,并定下终身大事。这时白守备已死,白素贞掌握了全部家产。得到姑妈和白素贞支持的许仙回到镇江,在太和药店附近开了一家叫保和堂的药店,生意兴隆。不久太和药店就开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太和药店老板到金山寺找法海,请他帮忙设法让许仙出家。由于白守备生前曾托法海照顾白素贞,法海就把许仙请到金山寺进行劝说。许仙拒绝了法海的劝说,和白素贞结为夫妻。这一故事传说,成为后来《白蛇传》的主要故事情节,被赋予了反对封建压迫、追求婚姻幸福的主题,实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再创作。

《白蛇传》话本还大量使用了镇江的地名、店名、人名,如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五条街、磨盘巷、针子桥、保和堂、法海、许仙、白素贞、小青等等,增强了故事传说的可信度和艺术感染力。这些地名、店名、人名,除针子桥已从镇江地名中消失、不为今人所知外,其他均一直沿用至今。金山寺是中国佛教名山,作为禅宗古刹,它以参禅悟道和风光绮丽而闻名天下。现在的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金山西北角头陀岩下,传说法海死后弟子们即塑像供奉,并延续至今。镇江历史上确有法海其人,他姓张,是丹阳人,少年时在鹤林寺出家,是一代高僧,在《宋高僧传》中有记载。宋徽宗时丞相张商英有一首诗写的就是当时他所看到的头陀崖:“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上留下老头陀。”范仲淹在任镇江知府时也写过一首《头陀岩诗》:“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疑师得仙去,白日上蓬莱。”这两诗说明,把头陀崖的裴公洞改为法海洞,是在《白蛇传》故事闻名天下之后,宋代以前没有法海洞这一说法。白龙洞,原名龙洞、蟒洞,又名龙门,在金山西北角山下,是金山寺开山祖师灵坦参禅祛蟒的地方。在《白蛇传》故事中,金山寺的小和尚私放许仙后,许仙就是通过这个洞到了杭州与白素贞断桥相会的。五条街是古城镇江的中轴线,明清以来是镇江极为繁荣的一条商业街,至今仍是镇江的商业中心。磨盘巷是南门大街中段一条东西向的巷子,它西至松花巷、东到南门大街,巷子中段的梅花岭是镇江城内的“五岭”之一。针子桥是古代镇江老百姓对嘉泰桥的习惯叫法,始建于宋代,《至顺镇江志》对此有记载。

这些地名、店名、人名和记录在镇江地方史料的素材,最早都是由曾在丹徒县做了多年县学训导的冯梦龙写进故事中去的。冯梦龙是苏州人,我国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出生在书香世家,年轻时就已才华横溢,但他的科举道路十分坎坷,直到崇祯三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予丹徒县儒学训导。按照明代体制,县儒学是县级教育的最高机关,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训导协助教谕工作,共同负责教育生员。冯梦龙在镇江生活了五年,直到崇祯七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冯梦龙虽是微末小官,但在当时已是一个名人,因此,光绪《丹徒县志》卷21《官师表》记载:“冯梦龙,吴县人,天启中,升寿宁知县。”冯梦龙生活在镇江的五年中,正是编写、修订、刊刻“三言”的时期,是他一生创作的高峰期,他把镇江的风土民情、经济文化、语言习俗、故事传说,生动传神地写进了他的这些故事中,最著名的不仅有水漫金山寺故事的成熟版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还有“三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留给镇江的不仅有当今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传说之一的“水漫金山寺”,还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