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京江丁氏源流述略

2019-11-13 10:11

a9433501-c7f5-4fcc-98fb-18c210e5e8e1

《京江丁氏族谱》书影

7cc81344-08a1-450a-bf73-221776fea230

京江丁氏始祖丁顗

7cc81344-08a1-450a-bf73-221776fea230

京江丁氏迁镇始祖丁煜

文/图 邱隆洪

近日,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先生逝世,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其遗体告别仪式。丁先生是镇江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人们在缅怀悼念乡贤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其出自的京江丁氏家族的关注。事有凑巧,前些年笔者翻检数部丁氏家谱,曾撰有小文,大致叙述京江丁氏源流,今将旧作翻出,略加修改,以飨读者。

1

源远流长, 京江丁氏 根在河北

京江丁氏实为清河南迁丁氏的一个支派,尊宋代人丁顗为始祖。丁顗,字靖夫,世居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家谱误作河南),五代时避乱居祥符(今河南开封),喜欢收藏图书,曾搜集图书多达8000卷。综合《京江丁氏族谱》(丁绍周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木活字本)、《润邗丁氏重修族谱》(丁达福辑修,清光绪二十六年留余堂木活字本)等家谱记载,这支丁姓迁至镇江以前的传承世系大致如下(只叙直系,旁支从略):

丁顗生逢吉;二世丁逢吉,字迪公,光禄寺丞,生度;三世丁度,字公稚,官拜参知政事,谥文简,宋史有传,生佩;四世丁佩,字书绅,集贤校理,出知蔡州,生谋;五世丁谋,字用奇,宋嘉祐六年进士,官至通政司,生略;六世丁略,字殿幹,历官洗马御史,靖康之乱时,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掳走,生素;七世丁素,字守道,随宋高宗南渡,建炎二年进士,历官参知政事,以老辞职后寓镇江,卒葬城西宝盖山万家湾,被尊为清河丁氏南渡始祖,生叔永(有的家谱作“永叔”);八世丁叔永,字鸿基,宋淳熙二年进士,历官宁波府知府、两淮经略,与金兵力战阵亡,生煜(有的家谱作晔,疑避清康熙帝讳,晔作“煜”);九世丁煜,字景旸,历官户部郎中、太府少卿,权知镇江军府事、总辖苏湖常润四州,解组后因祖墓在镇江,遂卜宅镇江城东,是为迁润(镇)始祖。

丁煜定居镇江时,经常游咏焦山,北望长沙(即开沙,又称白沙)数十里,见其风光秀丽,遂营别业于沙之马沙围,隐居于此。丁煜生四子,这支丁氏从此衍为四派:

长子丁友真,字得寅,遭宋元兵乱,避地吴兴之安吉(今属浙江),后裔不详;

次子丁友信,字得酉,居郡城(也有的家谱称其曾孙丁宁始迁镇江府城),为郡城派,即京江丁氏一支;

三子丁友孝,字得午,居白沙,生子三:长宸拱、次端拱,三庆拱,别为上、中、下三分,统为白沙派,即开沙丁氏,开沙坍没后,散居各地,另叙;

四子丁友贤,字得申,元兵南下时避地金坛,其后为当地望族。

2

兼习儒医,京江丁氏文名颇盛

京江丁氏一支由白沙迁居郡城后,即告别耕读生活,像绝大多数城居家族一样,推崇“学而优则仕”,以业科举、考功名为要务,明清两代先后出了6名进士、5名举人,至于秀才则不计其数,跻身镇江望族之列。镇江府县志及《镇江人物辞典》收录京江丁氏家族人物甚多。

丁友信为京江丁氏开派支祖,家谱称他精词赋,以笔砚琴书优游终老,其子丁道明、孙丁熙拱均好学能文。丁友信曾孙(京江丁氏十三世)丁俊,明洪武丙子科举人(府县志缺载),京江丁氏开始在科举之路上崭露头角。明中期,十六世丁玑、丁瓒堂兄弟先后考中进士,京江丁氏文名愈加显赫。丁玑,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任上殁于山洪暴发,入祀镇江乡贤祠,他生前著有《补斋集》《大学疑义》《四礼仪注》等著作多种,被尊为理学名臣。丁玑的父亲丁元吉,为明代易学大家,从学弟子甚多,时人称之为“易洞先生”。

至晚清,京江丁氏家族再度人文蔚起,相继有4人登进士第,另有举人2名,特别是丁绍周、丁立瀛、丁立钧父子三人先后考中进士,更是在镇江一时传为佳话。京江丁氏二十八世丁传靖,虽然科名不扬,勤奋好学,著有《闇公文存》《闇公诗存》《宋人轶事汇编》等著作数十种,为清末民初知名学者。值得一提的还有其子丁淇(谱名家淇),为书画评论家,首次提出“京江画派”的理论,后来被美术史界所接受并确认。

除了攻读科举,京江丁氏子孙还以习医为务,当然,这里边也有出于现实的考虑,毕竟科举之路充满艰辛,古代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说五十岁能考中进士就算很不错了,由于科举不顺,或为生计所迫,京江丁氏子孙弃儒从医、弃儒从商者,也大有人在,其中不乏功成名就者,特别是从医一途,京江丁氏有家学渊源,二世丁逢吉即以精通医术知名。丁氏子孙一直传承家学,一边习文,一边习医,如十六世丁瓒,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同时精通医术,撰有《素问抄补正》;有的科举之路不顺,干脆弃儒从医,据家谱记载,仅明代,京江丁氏就有4人为府学医学正科,即医学教官,而以行医为业、悬壶济世者则有更多,其中有的还小有名气,如十二世丁熙拱、十五世丁琳、二十世丁象先等,均以医术精湛闻名乡里。只不过京江丁氏医名为文名所掩,加之医学名气远远不如同城的京江何氏,以致后世少有提及京江丁氏在医学方面的传承和成就。

3

支系蘖分,京江丁氏散居各地

京江丁氏开派支祖为十世丁友信。丁友信,生道明;十一世丁道明,生荣甫(无传)、贵卿(少卒)、熙拱、益恭;十二世丁熙拱,生三子:礼、义、德;丁益恭,生五子:聪、俊、浦、澄、小乙……至十六世,支系众多,除了十三世丁小乙因赴南京筑皇城未回、后人居于南京之外,其余族人均世居镇江城内。十七世丁永成,因经商迁居徐州,此后,京江丁氏族人屡有外迁者,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镇江城为太平军占领,丁氏族人避乱,星散各地,支系也愈加繁多。

据清同治十二年续修家谱时统计,京江丁氏族人分散居住在宝应、通州、东台、射阳、江都、盐城、兴化、如皋、海安、启东、靖江、南京、徐州、溧水、仪征、六合、江阴、高邮以及上海、北京等地,居住在镇江本地的有9支,其中7支居于城内,另有2支居住在江中沙洲。即便是这9支丁氏,后来也陆续有迁往外地或在外就业、居住的,比如丁石孙的祖父丁传科。丁传科,字子盈,以字行,为京江丁氏第二十八世,在上海经商多年,家境殷实,在上海、镇江均置有产业,今镇江市区宝塔路有其公馆旧址。

由于家族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重名现象屡有发生,如十四世、十五世均有人取名“宁”,而且十五世还有两个丁宁,为了不致混杂,京江丁氏自二十六世起班派(字辈)为:绍立传家永、贤良衍庆长……丁石孙祖父丁传科,为京江丁氏第二十八世“传”字辈;丁石孙父亲丁家承,字若农,为第二十九世“家”字辈;丁石孙先生曾用名永安,为第三十世“永”字辈。

丁石孙先生曾在《有话可说——丁石孙访谈录》(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一书中介绍其名字的来历:他在没有出生之前,就已按照家族传统定下来过继给无子嗣的伯祖父丁石樵,祖父丁子盈因此给他取名石孙,其实这只是名义上的过继,丁石樵在丁石孙出生时已去世多年。丁先生1927年出生于上海,不过其幼年时期是在镇江度过的,直到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因镇江局势紧张,才举家离开镇江避难。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