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来看汉文化的“缩微”展示

除了有绵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大量汉代生活图景直观展示

2019-11-28 09:41

a30514a4-0549-4f50-b1d5-c3ac4a6166d9

 

e06556bf-dd72-48f7-90a6-4dff9c662ecb

摇钱树

f79def95-8747-4bd5-9164-611f99ddd014

红陶庖厨俑

22日,“涪城汉韵——四川绵阳市博物馆藏汉代精品文物展”在镇江博物馆专题展厅正式开展。展览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12日,免费开放。

汉文化的一次“缩微”展示

此次展览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绵阳博物馆和镇江博物馆联合承办,展出各类精品文物近百件。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汉王朝在今四川绵阳设立涪县。这里农业发达,以稻作为主,物阜民丰,经济繁荣、百业兴旺;手工业发展迅速,漆器、铁器、瓷器业颇具特色;此处遗址也极为丰富,不仅有时代、地域特色鲜明的西汉木椁墓群以及东汉崖墓群,还有历经两千余年仍风采依旧的多处汉家石阙。因此,绵阳博物馆藏品丰富,在四川地市级博物馆中数一数二。

对镇江的这次展出,绵阳博物馆十分重视,精选了包括陶器、漆木器、青铜器、铁器、拓片等多种类型的文物。光是在镇江布展,五六名工作人员就忙了两天。

东汉摇钱树首次在镇“露脸”

在这些展品当中,东汉摇钱树绝对是亮点。这次,东汉摇钱树被放置在了展馆进口左手边。

记者仔细观察,这件器物由基座、树干、枝叶等20多个部件,宛如搭积木一般拼接而成,最终形成一株高2米的“象形树”。其枝叶分为多层,树尖上有凤鸟,往下是西王母、侍者和圆璧的造型,树干的主体部分插接有24片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叶片长10多厘米,外形像芭蕉叶,上面装饰有成串的钱币造型。这些枝叶上装饰的方孔钱纹、玉璧、神兽、仙人等图案,承载了古人期盼富贵长生、羽化升仙的精神诉求。

据介绍,因为摇钱树的部件极易损坏,所以这次在镇展出的是复制品,而在绵博展出的正品浑身上下有多条丝线牵拉,防止各部件受力不均和损坏。绵博还特地绘制了一张摇钱树的“线性图”贴于展品一边,方便观众“看图说话”,了解树上各部件的装饰图案。

绵博“明星”展品纷纷亮相

还有两件绵阳馆馆藏的镇馆之宝也来到了镇江。

一件是东汉大铜马及牵马俑。铜马高约130多厘米,马头上扬,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双耳直立,头顶上装饰有璎珞。铜马呈行走姿态,体态矫健,神采飞扬,在我国出土的汉代铜马之中,属保存最为完整,形体最大的铜马之一。牵马俑以两部分铸接,左手持盾,右手上抬作执缰状。马与人的体量悬殊之夸张,充分体现出铜马的神勇俊逸之姿。

另一件是西汉人体经脉漆木模型。此模型初看只是一个木雕小人,其高28厘米,呈裸体立姿造型。因为木胎黑漆的缘故,浑身漆黑,而身上的经脉用朱砂红线标出,正面八条,背面五条,头部纵线五条,横线一条,其走向与《黄帝内经》所载的十二经脉相似。

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人体经脉的起源、经脉学理论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证物”,是研究我国针灸术起源最早的实物资料。

此次展览中还有几件“明星展品”。这次展出的西汉漆木马,被放在入口右手处的显要位置,也是此次展品中最能体现汉代气势的一件文物。这件木马身高与身长都在70厘米以上,采用整木斫削雕刻而成,用刀果敢,不拖泥带水,特别是在马的重要特征部位重点刻画,通体髹以黑漆,漆色纯正锃亮。木马整体造型骏美,古朴厚重,肌肉凸显,雄健挺拔。而在眼、耳、口、鼻处所施之朱漆,使其尤显炯炯有神。更可贵的是,马身上还有一个木俑,虽经岁月风化,有多处损伤和缺失,但是这种残缺之美恰恰能给人更大的震撼。

汉代带给我们的欢娱与和谐

这次汉代文物展记者来了两次,第一次走马观花,没看出个所以然,展出的文物似乎离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太过遥远。第二次在镇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终于看出了一些门道。仔细想想,这些汉代文物其实很接“地气”,它涉及我们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次展览除了设置上面的“明星”展品外,就是进行汉代居民日常生活细节的展示。其中用到了大量红陶的随葬品,虽然是墓葬品,但是生活意趣浓厚。如在生产器物上,有“陶井”的红陶模型,甚至细化到手摇的轮轴,说明当时人如何取水;因为制作陶俑是汉代的一大绝活,所以每种模型都找到一种与其“合拍”的陶俑人物,比如这次展出的就是汉代红陶提罐俑,两者就成为“绝配”搭档。

记者发现,“模型化的器具和模型化的人物组合”,成为了解那个久远时代的最好图解方式,这成了这次展陈的主要思路。

汉代的绵阳畜业兴旺,于是这次也展出了活灵活现的陶鸡、陶鸭、陶鱼、陶龟等家禽和小动物,这些都成为带孩子来参观的家长们眼中的活生生教材。再比如这次展出的“汉代铁剪刀”,很难想象在距今2000年前,竟然会设计出与现在几乎“一个模子套出”的剪刀来,让你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技艺。

现代人对四川的认识很多停留于吃,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记者看到了一件东汉红陶庖厨俑,也就是当年“四川厨子”的直观展示,其跪坐,面带微笑,前置案板,上有待宰杀活鱼,一手轻抚鱼头,案板前还有两条已经处理完的小鱼……他似乎很有预见性,自己会在两千年后的某一天出现在镇博的展示橱窗中,向观众讲述“川味”的久远。

不仅如此,在当年吃的环节上,还有比我们这个时代更高级的因素——一定要有乐曲相伴。于是这次展出中也出现了不少红陶歌舞俑、吹奏俑。

对此,镇博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整个展览的题标冠以“涪城汉韵”,是以地名来描述展览,但其实深入进去之后,就会发现背后的盛世图景,这才是它要表现的主题。当年,鼎盛的国力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无论是永远面带淡淡笑容的各种陶俑,还是骑马、牵马的力士,还是蓄势若飞的摇钱树,神勇俊逸的铜马,都与当时汉代人自信进取的精神高度契合,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这一次特别的展览。(竺捷)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