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2019行走运河

咫尺笔墨“浓缩”一辈子的运河情缘

2019-11-28 10:07

e846ad40-2a51-450e-a2ee-883dc9325e7a

翟进 摄

四尺生宣,铺陈一条“纸上的大运河”——若论画运河,今年78岁的陈书芬老人可能不是画得最好的,但他一定是最了解运河的。

在镇江市航道处、谏壁船闸为运河工作了一辈子,积累了太多关于运河的细节;退休后专门学习国画,“将眼中、心中的运河画出来”,近年来精心创作出《运河人家 古镇春色》《最美运河地标——谏壁船闸》《运河之春》等数十幅画作……陈书芬画运河、画大船、画船闸、画沿河的风光,怎么画都不倦,是名副其实的“镇江运河画家”。

陈书芬画运河,既是基于他工作中对运河的观察,更是对镇江航运事业的情感寄托。1982年,在原南京军区某工程部队服役满23年的陈书芬转业来到镇江航道处工作,岗位在谏壁船闸旁的航道处保修厂。其时保修厂旁几乎没有路,陈书芬和同事们利用下班时间搬来废石料铺路基,终于修好了通往保修厂的路,为船舶进行大修保养。1992年,陈书芬调到谏壁船闸,当时水上运输发展很快,上下游大量船舶进入。为了把航道上的通行情况及时告知船民,陈书芬和同事们起早带晚在引航道边奔走,一条船一条船地跑上跑下、调度船舶,全然不顾危险和劳累。1999年,谏壁船闸二线闸正式开工建设。即将退休的陈书芬主动参与建设用地的征收工作。两年多后,谏壁船闸二线闸正式建成并运行的2001年,陈书芬正式退休。

老人的退休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他订阅了《京江晚报》,每天早晚锻炼身体,时常到运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总想着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心中的运河“表达”出来。2004年,陈书芬报名镇江老年大学国画班,从传统文化知识、点线面画理等开始“零起点”学习国画。六年后,他终于能够独立创作了,“开篇之作”便是运河题材的国画。

河道蜿蜒,舟行河上,沪宁高铁跨河而过,民居沿河林立,满目一片春色……在陈书芬创作的画作中,你能看到秀美的运河景色、运河两岸的人文气息,更能感受到运河经济的繁荣。

最让记者感叹的是一幅陈书芬临摹“清初画圣”王石谷的《舟次丹徒道中》。2013年,本报名城版刊登一篇束晓东所作《故宫收藏的镇江大运河实景图》,介绍了王石谷画作中描绘他途经镇江运河“泰山湾”处见到两岸高丘对峙、舟楫往返的图景。这引起了陈书芬的浓厚兴趣。他照着报纸上刊登的画作影印图,一遍又一遍地临摹,感慨怀古。

据了解,“泰山湾”的地名由来并无可考。可以确证的是与此处的地势有关。泰山湾河道曲折,有一个几成九十度的大弯,以回旋弯曲著名,是丹徒境内运河河床的最高处,被称为“运河屋脊”。陈书芬工作时多次经过这里,加上对王石谷名作的深度理解,因此临摹之作《舟次丹徒道中》可谓“师古而不泥古”。

“大运河是我一辈子的爱,我还要继续画下去!”陈书芬说。记者 翟进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