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镇江新闻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聚焦放心农资 护航质量兴农

——市政协八届三十二次主席会议关注放心农资体系建设

2019-11-29 09:56 来源:镇江日报

68e9cd14-e18d-4414-a0c2-4ee26dd5f2f4

放心农资体系建设,对于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镇市放心农资体系建设,10月22日下午,镇江市政协召开八届三十二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推进镇江市放心农资体系建设。会前,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组织部分委员对镇江市放心农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会上,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现场视察了扬中市新坝镇供销社农资经营部与禾丰农资仓储配送中心,听取了市供销社和扬中市政府的情况介绍。吴金书、彭遂红两位委员从不同角度,对镇江市放心农资体系建设献计献策。

成绩有目共睹:

放心农资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近几年来,镇江市高度重视放心农资体系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放心农资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传统的购销模式正在向新业态、全流程、广覆盖转变。各地积极构建为农服务平台,服务三农、服务惠农、科技兴农。供销社系统立足改革创新,加大投入,改造、扩充、健全基层农资网络、网点,建设了一批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农业、供销等部门为广大农户提供了购销配送、测土配方、示范指导、大田托管等多种服务。一大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土地托管、专业化服务的功能。为农服务进入引进“互联网+”阶段,创建了标准化的“农资惠”服务平台。目前“农资惠”网点全市已有130家,基本实现全市涉农乡镇全覆盖。农资监测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开始运作,全市已设立34个农资监测点。

二是从“零增长、零差率”入手促进农资使用实现减负增效、绿色发展。农业部门指导农民施肥用药,减少盲目用药用肥、推广绿色农药,镇江市已经连续3年实现农药化肥投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全市持续开展“放心农资惠千家”行动,从今年开始,镇江市在扬中、句容两市试点农药“零差价”,统一配供化肥农药和开展农膜等包装物的回收工作,发挥主渠道作用,从源头上把好农资质量关、降低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有效回收农资包装物,改变农户随意丢弃的行为习惯,减少环境污染。

三是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监管工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健全实施了农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农资实行分级管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市农业农村、供销社、市场监管、公安等成员单位共享信息资源,建立数据通报制度,强化横向联合机制,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质量抽查力度,农资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

问题不容忽视:

农资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不放心”的因素

调研中发现,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看,农资供应全链条中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不放心”的问题依然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1.农资经营主体“小乱散”现象依然存在。目前供销社系统的化肥供应量占社会总购买量的50%-60%,农药约占70%。大量的其他经营者多为个体经营,资金、技术、规模不足,管理能力和整体实力较弱,甚至还有一些不具备种子、农药经营资质的经营者。少数经营主体受利益驱动,采购和销售“假牌子、假产地、假厂家”农资产品,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严重干扰了农资市场的经营和秩序。

2.广大农户缺乏科学合理用肥用药知识和维权意识。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主要是老人或妇女,普遍缺乏相应的科学种田知识。部分农户图方便,“偏爱”流动商贩提供的产品,有时买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少数承包户明知有些农药国家明令禁止用于粮食和蔬菜,却贪图便宜和杀虫除草效果好,偷偷购买已被淘汰、高毒高残留或假冒伪劣农药,并频繁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3. 农药包装物回收面临瓶颈。长期以来,农户对使用完的农药瓶往往是随意丢弃。据句容市测算,该市全年会产生900万个农药废瓶,绝大多数被丢弃在田头沟边。多年积累下来,数量巨大,对生态安全危害严重。扬中市开展农资包装物回收以来,短短数月已经回收了几十万个农药瓶。但回收以后如何存储运输这些包装物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将直接制约后面这项工作的开展。

4.农技指导服务依旧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短腿。目前农民老化,基层农技人员也老化。镇一级农服中心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缺乏,真正懂农资、懂农业技术的人不多,即使有些从事过农业生产的老同志,也往往只凭过去的老经验,对新设备、新品种所知甚少,不能给农户科学专业的指导。

5.农资市场监管仍有不少漏洞和盲点。历年的农资商品质量抽检都发现有不合格的农资,农资市场的商品质量还不够稳定。农资质量的投诉举报机制尚需完善。农资监管涉及面广,多头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互动还不够,监管联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难以形成监管合力。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对农资市场监管的力度和频度还不够大。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加大了监管难度。

建言务实中肯:

重视放心农资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市政协调研组和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重视测土配方、示范引导等基础性工作,做到精准用肥用药。山东各地依托乡镇、村基层农资配送设施,建成庄稼医院,由农技人员“坐堂问诊”,向农户提供测土配方、病虫防治指导服务,广泛开展精准用肥用药工程,供销社牵头开展了大田托管业务。基层农技服务组织、供销社服务网点要密切配合,及时向农户发布病虫防治、肥水管理等技术指导信息,推广精准配方施肥用药。放心农资要落实到田头、户头,形成实效,更要重视指导农业企业和农户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重点保障与全面覆盖相结合,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供销社为主渠道的农资企业“进园入社”,以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为重要载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部门和供销社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扶持专业合作社开展大田托管业务。结合各地农业产业结构和重点产品产业方向,对现有农资经营网点进行调查摸底,改造整合小、散、弱的农资网点,提升农资网点的服务质量。加大对农业企业和规模种植户的支持力度。全市面上要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和种植业转型升级。

以配送网络建设为抓手,推进农药“零差价”和包装物回收工作。继续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工作,发挥好示范店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基层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统一配送服务能力。加强与生产厂商产销对接,严格商品质量检测,从源头上保障农资质量安全。今年开始的农药“零差价”工作是基层供销社配送网络加快建设的机遇,也是做好农资包装物回收工作的基础。扬中几个月的实践已经证明,零差价供应有助于加强主渠道建设,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各地要尽快启动这项工作,从主要品种做起,向重点产业和规模经营主体倾斜,逐步扩大覆盖面。

以规范管理和质量追溯为手段,健全农资安全信用保证体系。要严管市场。把好农资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关,加强农资经营的规范化管理。要健全农资举报处理机制,建立农资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快车道”。要加大执法检查和惩处的力度,加大农资产品抽样检测的频次。针对发现的问题,严厉依法惩处违法经营行为。要健全农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农药、化肥、种子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的监管目标,从源头上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推行农资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和分类监管,促使农资市场主体健全进销货台账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提高企业和行业的自律能力。

整合为农服务资源,既要“放心”农资还要“省心”服务。山东德州、泰安等地整合涉农资金的同时,整合为农服务资源,按照产业特色和需求,在重点乡镇或几个村范围内设立由农业、农机、供销社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集农资配送、农机展示、种子经营、技术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综合配套的农业服务中心,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放心农资体系建设并不仅仅是供销社和农业部门的事情,要真正做到让农民放心、让市场放心,必须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基层综合配套为农服务网点,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为农服务,使之既放心又省心。在乡镇要健全相互监督、快速反应、案件转办等制度,提高各部门联动执法的能力与效率。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绿色放心农资产品推介、假劣农资产品打假宣传等活动。各地对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供销社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发挥其点多面广的优势,做大做强,使其真正成为有能力有实力的主渠道。各地应落实好放心农资体系建设相关经费保障,确保网络建设和“零差价”、包装物回收等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委托有固废储运资质的企业开展农药包装物的储运管理业务,妥善协调处理好包装物临时堆放的仓库问题。(市政协农业农村委)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