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金山听禅之慈舟中兴金山寺

2019-12-06 10:06

文/张大华

慈舟法师是改革开放后中兴金山寺的一代高僧。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他欣逢盛世,重建金山古寺,恢复禅林宗风,使劫后余生的金山寺焕发出了时代的光芒。

一百年多年来,素为“宗门首刹”的金山寺多灾多难,1948年的一场意外大火,寺院主体建筑几被化为灰烬。1949年人民政府成立后,镇江市拨出专款,组织民力,进行恢复修缮,限于当时条件,主要是清理环境和附属用房建设,以满足僧人和游人的基本需求。文化大革命期间,金山寺再遭浩劫,法像法器全部被毁,僧人全部扫地出门,名满天下的千年古寺香火中断,易为它用。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落实,1984年慈舟法师正式回到阔别已久的金山寺,不久被公推为方丈,他召回四散的僧人,开启了金山寺的复兴大业。

为解决生计,他向金山公园借了几间房,聘请镇江市饮食服务公司的两名退休师傅做技术骨干,并经镇江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办起了佛印居蔬菜馆。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林祥师傅,当时被任命为经理,并负责寺院的经营事务。林祥师傅曾做供销员,他发挥经营特长,把蔬菜馆办得风生水起,在节假日仅中午的盖浇素面就能卖出四五百碗,附近的一些工厂甚至把这里作为定点接待场所。初战告捷后,又陆续办起了经营部、照相馆和法物流通处,高峰时期,寺院一年的经营收入接近100万元。

解决自养问题后,慈舟法师筹划复建大雄宝殿。复建大雄宝殿的想法得到镇江市领导高度重视,任命当时分管城建工作的黄选能副市长出任复建领导小组组长。政府和教内的支持,给了慈舟法师无穷的动力,他迅速向海内外发布消息,开展募捐活动。在建设大雄宝殿的日日夜夜,他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协调各方,被积压了几十年的非凡才能和信仰能量,随着改革开放的太平盛世一起绽放。

“1985年10月大雄宝殿正式奠基开工,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自参加奠基仪式。1986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园林归还庙产,玉鉴堂、楞伽台、玉佛殿整修一新。1987年成立金山服务部,方便朝山信徒。1988年应海内外信众要求,恢复水陆法会,金山水陆法会祖庭地位重现。1989年慈寿塔、观音阁、延寿堂整修一新。1990年大雄宝殿落成。1991年重建藏经楼、妙高台。1992年重建祖堂、韦驮殿和佛学院教学楼。”

这是引自慈舟法师自传中的一段文字。从中我们看到,在慈舟法师回到金山寺的最初八年里,金山寺的硬件软件都在迅速恢复,基础建设规模已能比肩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在恢复重建1948年焚毁建筑的基础上,金山寺已经按禅宗寺院传统规范,配齐了全部建筑,修建了大雄宝殿、玉鉴堂、楞伽台、玉佛殿、雄跨堂、妙高台、留玉阁、藏经楼、禅堂、方丈室、宝塔、观音阁、斋堂、悟心堂、延寿堂、志公殿、祖堂、客堂。这些建筑,唇齿相依,环环相扣,互为呼应,使人们进入金山寺时,上山不见山,“紫翠楼阁参差间”,入寺不知山,“百层飞阁拥浮山”,把金山“寺裹山”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久违之后的千年古刹,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重心,参观金山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游客到达镇江的首选。

1993年9月,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再度来到金山寺,他对金山寺的恢复建设十分满意,专门写了一首《渔家傲》词进行鼓励。

“宁可无人,不可无法”,这是慈舟法师的口头禅,也是他一生管理经验的精髓。在寺院建设基本完成以后,他依照中佛教协会《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共住规约、禅堂规约,以及学习制度、教务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文物保护制度、外事接待制度、安全防火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并切实执行落实,规范僧团生活。僧人生活起居、日常课诵,按照金山寺规约如法开展,中断几十年的丛林古风开始再现,“禅七”“佛七”等丛林生活得到延续,“水陆法会”重新蜚声国内外。尤其是1990年,借助金山寺大雄宝殿佛像开光活动,镇江市举办了“金山之光”艺术节和大型经贸活动,并成为延续多年的全市最重要的艺术和经贸活动。从1993年开始,金山寺举办新年撞钟,最初在寺内进行,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元旦之夜到金山寺撞钟成为镇江市民迎接新年、带来吉祥的主要节庆活动。

经过近二十年励精图治,慈舟法师杰出的建设管理才能蜚声大江南北,成为镇江佛教的一张靓丽名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省委书记阮崇武请求中国佛教协会帮助在风光旖旎的三亚市南山风景区规划建设南山寺,赵朴初会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慈舟法师,他让同样从镇江走出去的圆湛法师,拿着亲笔批示来镇江找慈舟法师协助。慈舟法师在海南现场踏勘,结合南山风景区的山形水势,精心谋划布局,圆满完成了赵朴初会长的重托。今天,当我们在海南南山风景区旅游,看到那座既与天涯海角相得益彰,又不失传统、如法如律的寺院与南海观音时,应当想到那里面凝聚着慈舟法师的智慧与艺术。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