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几代人儿时的快乐和回忆
京杭运河丹阳段北起丹阳经济开发区新丰铁路桥,经练湖、云阳、陵口、吕城等乡镇(场),于吕城镇荷园里出境入常州市武进区,航段里程29.33公里。
有关史料对丹阳段运河,由“比年一小挑,五年一大挑”发展到“岁岁捞浚”和“三年一大挑”的记载。苏南运河自秦代开凿以来,一直是历代封建王朝漕运的主要通道,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尽管封建王朝不断更迭,但各朝对治河一事无不举为军国大政,均不遗余力地对苏南运河进行不懈的整治,特别是对以善淤出名的丹阳段运河,一直是历代整治与疏浚的重点。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京杭运河制定了“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分期建设、保证重点”整治建设方针,从1958年起,对丹阳段运河先后组织实施了先通后畅的“初期整治”、卡脖子河段的“重点整治”以及建设全国内河样板航道的大规模“全面整治”三个阶段的整治建设。至1997年与苏南运河全线同步,按照通航500吨级驳船的四级航道标准,全部建成竣工。至此,历经沧桑的千年丹阳段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
“你看这个用东西盖着的装的是货物,这个装的是油,旁边写着严禁烟火呢。”周三上午,记者来到丹阳市陵口镇陵口村河滨路67号郦国玺的家,郦国玺指着家门口大运河来来往往的船只,如数家珍,一一向记者介绍。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运河河宽约14米,两条15吨的木船迎面过都很困难,那时20吨的算大船了。如今600吨、800吨是常见的。”郦国玺说,虽然河宽十几米,但那时是阶梯式的,不像现在是垂直的,河面、河底上下一样宽。那时水也不多,只有夏季和梅雨季节发大水“涨潮”才稍微好点。
让郦国玺记忆犹新的是,一到冬天,河面上就会结一层厚厚的冰。“我和村里的同龄人,经常在冰面上玩,‘哧溜’一下,就滑到对面了,好玩得很!”郦国玺说,“那时候船少,如今船来船往的,想冻都难啊!现在,河面宽度大约70米,宽敞得很,再也结不了那么厚的冰了!”
“当时进丹阳城,要么坐火车,要么沿着大运河的河边走,还有就是中山桥是必经之路,”郦国玺说,以前河堤旁有一条约50厘米窄窄的泥路,那时候还有纤夫拉绳,他们年轻的时候去丹阳城区看电影,经常从那条道上走。尽管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但如今时过境迁,今天的好时光已是往日远不可比的了!
郦国玺还说,听父辈讲中山桥最早是日本人建的,新中国成立前打仗被炸毁了,后来建成木桥,如今建成90米长人车可以同行的现代大桥。
“小时候夏天乘凉都会去桥上,小孩子还会搬小凳子抢位子,桥上面凉快没蚊子,所以是人挤人。”郦国玺的爱人62岁的郦红金说起木桥很是喜悦,那时,我们是坐在小板凳上看过往的船只,聊聊家常很是温馨,仿佛就在昨天。
现如今,很多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则经常抱着孙子孙女到岸边看大船经过,享受天伦之乐。而这,又成了运河另一道风景线了。(朱美娜 蒋亚平)
责任编辑:黄跃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