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上的“运河通”解说运河事
“船闸就在运河上,每天站在闸上看着船来船往,一晃已经30年了,可以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运河人。”面对记者,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运河通”的章昆仑这样说道。昨天,记者在谏壁船闸走访中,与章昆仑聊起了他眼中的大运河,他侃侃而谈,不仅道出了大运河的悠久历史,更道出了如今的大运河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
今年50岁的章昆仑告诉记者,地处长江与大运河的黄金十字水道的镇江,自古以来水运十分发达,但是仅仅有水还远远不够,汛期水太大把村庄都淹了,而到了冬季枯水期,运河水太浅无法行船。因此,船闸的重要性自古就被大家广泛认识了。
说起古代的船闸,章昆仑告诉记者,古代则称为“埭”,他通过考证大量的历史文献,写成了《寻根探秘镇江“埭”》,并用历史典籍证明了河工、航运、水利之功才是镇江大运河的特点。同时他还编写了《“江南第一闸”助力我市水运大发展》、《引航道枯水期船舶通航问题分析及对策》等一系列论文。
在章昆仑的办公室里,记者从他收集的运河资料中看到,从“五口通江”到运河考古,从诗词歌赋到书画典籍,从河工、航运到运河建设,从人物故事到地理变迁,凡是和运河有关的文字图片书籍,真是应有尽有。不仅如此,还有他仔细整理记录的数十万字的文稿。
章昆仑表示,他的运河记忆来源于江河交汇的京口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京口闸是镇江最热闹的地方。凌晨3点,鱼市率先出场,长江三鲜、四大淡水鱼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早晨6点,一声长笛,扬州至镇江的六圩班轮渡靠岸,整担露水未干的蔬菜、瓜果进入摊位,运河边炊烟袅袅,叫卖声此起彼伏。夏日中午,京口闸更是孩子们的天堂,幼小的孩童在运河里嬉水,而大点的孩子却能在不远的平政桥上一个猛子跃入长江,在点点帆影中一直游到江中心的木排上,正是这些画面埋下了他热爱家乡、热爱运河的种子。这也是他后来选择从事港航职业的初衷。
三十年沧海桑田,如今的镇江运河真是日新月异。航道变宽了,运河变美了。章昆仑表示,如今船民行船在镇江运河上时,生态护岸、消浪式直立挡墙让他们更惬意、更安全。运河服务区、岸电充电桩让他们靠泊时更舒适、更方便。水上ETC更是一改原先过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劳作艰辛,操作手机、人不离船,登记、缴费、过闸一条龙服务,让他们过闸更轻松、更快捷。
而作为船闸的管理者,也不再是以前的“一只哨子两面旗,喊破嗓子跑断腿”的模式,视频监控、集控运调、语音播报、信息调度,工作人员只需坐在运调中心的大屏前,船舶过闸尽收眼底,智能调度、科学安全。生态航道、智慧航道让船民的过闸方式和行船安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18年,长江三峡船闸的船舶通过量为1.44亿吨,而通过谏壁船闸进入苏南运河的船舶通过量就达1.51亿吨,货物通过量也超亿吨。清末民初,一条淤塞梗阻、濒临废弃的镇江运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现在的镇江运河向北沿苏北大运河可达山东济宁,向南经苏南运河、杭甬运河直通宁波北仑港,向东经长江可直达上海吴淞口。古城镇江的水上交通区域优势再次显现,镇江大运河必将在运河文化带、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再续华章。”章昆仑自豪地告诉记者。(沈湘伟 文/图)
责任编辑:黄跃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