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我市民间“鼠”藏品掇英

2020-02-25 09:50

今年是庚子鼠年,一般而言在十二生肖中,与“鼠”相关的收藏品是最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年很多地市级或省级博物馆都会举办生肖展,而今年极少办展的原因。以镇江博物馆为例,也只有几件藏品。记者在我市民间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中广泛寻找,也只能找到区区几件,并了解了一些背后故事。谨以这些吉祥“鼠”物件祈福,祝国人早日战胜新冠疫情。

26738498-748a-43a8-bffb-986a66173c8a

松鼠葡萄纹碗残片

晚明青花 松鼠葡萄纹碗残片

我市藏家王冰洋的藏品,10多年前在捡瓷片时拾到。该残片长7厘米,宽6厘米,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清灰,葡萄纹枝干苍劲有力,藤蔓蜿蜒缠绕,硕果累累,浑圆饱满,松鼠卷曲身子正在啃食葡萄,毛发密而不乱,神态逼真,动感极强。主叶描绘精美,勾画出白色筋脉。藤须多为双向分布,果实为青料一笔点画,纹饰布局极富装饰效果,具有典型明晚期民窑青花瓷画风格。

据介绍,葡萄纹作为工艺品装饰题材,最早见于唐代,葡萄果实成串成簇,寓意丰收,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喻“子”之意,象征子孙众多。松鼠葡萄纹将葡萄多“子”的含义与“鼠”的喻义结合,意在强调“多子”、“多福”,成为明清瓷器典型的装饰纹样,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fb72c3df-22a3-4e1e-9acc-3ae4d84dcd79

松鼠葡萄堆塑水盂

清代窑变釉 松鼠葡萄堆塑水盂

王冰洋藏品,5年前藏友转让所得。该水盂高4.5厘米,口径8厘米,以窑变红釉为主,局部掺杂酱黄色,口沿四周堆饰葡萄纹,葡萄藤蔓缠绕,硕果累累,叶为天蓝色釉。水盂的釉色由红黄蓝组成,呈现出“三彩瓷”的效果。一只酱黄色松鼠正啃食葡萄,另一只趴着机警地注视前方,憨态可掬,充满生趣。松鼠作为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常与葡萄陪衬出现,明清瓷器上此题材最常见。

记者发现,无论是博物馆的“鼠”,还是民间的“鼠”藏品,基本上都与松鼠有关。松鼠和老鼠同样属于啮齿目,身形和样貌都很相似,因此也可以被看作是鼠的“代言人”之一。同时,这件藏品底部的圈足内墨书颇足玩味,其书“定价两元莫少”,据推测可能是在清末民初时期,店家用于出售而作的一种标记。

a6a24f62-ce70-4696-865c-e1f401a3ea70

晚清民国铜制文房裁纸刀

晚清民国铜制文房裁纸刀

我市收藏者李翔的藏品,刀合起来长10.5厘米,伸出长18厘米。李翔早期喜爱收藏古钱币、银圆,在平时的研究中慢慢迷上了铜杂,逐渐购入不少藏品,此刀便是其中之一。该刀白铜刀身、黄铜刀刃、红铜点睛,其刀身与刀刃合于一只松鼠,整刀双面錾刻,图案精美。李翔于2019年夏在藏友处见其把玩该刀,李先生一见倾心,把玩后更是爱不释手,经过多次协商,终得偿所愿。

0c7c34f9-cccf-467e-a5ba-db9623e32f01

民国刷花松鼠葡萄纹提梁壶

民国刷花松鼠葡萄纹提梁壶

我市藏家张先生藏品,3年前从外地购入,高14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1.5厘米。

壶身正面刷花工艺,图案长12厘米,高9厘米,绘有松鼠、葡萄、叶蔓、山石,一只褐色松鼠正从山石跃向葡萄枝,图案夸张变形,风趣十足。据介绍,刷花工艺始于清末,是民国瓷中的重要品种,有着手工绘画达不到的细腻效果,主要特征是颜色渐变均匀,清新亮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先将胶水涂在坯上,后将设计好的图纸附着其上,待胶水干后用小刀刻出花纹,再用笔刷蘸彩料隔着铜丝筛刷绘,使彩料喷在有空白花纹的瓷面上,其工艺远比手绘费时、费力、费资,精细的刷花作品需要几道或十几道工序来搭配填补。

记者看到该壶壶底有矾红印章,但模糊不清,壶身反面是墨书题款,“夕日名花吐秀,壬戌之夏于珠山,隆盛作”。据张先生介绍,“夕日”就是夕阳的意思,壬戌年应为1922年,属于民国早期的壶,而“珠山”即代指现在的景德镇,落款的“隆盛”可能是民国时景德镇的一家红店,不是很有名,其所题内容与图案略有出入,这在当时也属于普遍现象。

张先生告诉记者,在民国的制壶工艺中,能够达到这种颜色渐变效果的,可以说只有刷花一种。而且早期刷花是有骨勾勒的,仔细看这把壶,枝干、藤蔓和松鼠脚都是墨笔勾线,正好印证了这一点。(文/图 竺捷)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