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聚力产业强市 推进高质量发展 聚焦

赓续接力,奋楫扬帆逐浪高——镇江推进产业强市工作综述

2020-04-28 11:48

摘要:迈步产业强市的征途,这是一以贯之的步调,也是矢志不渝的接力。从最初的共识凝聚,到此后的谋篇布局,再到如今的勇毅笃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擎产业强市的大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推动镇江经济强筋健体、提质增效。

e34ce0bd-2501-4249-bec4-56be48095da1

日前,由于受疫情等影响,镇江燃机热电联产工程1号机组施工进度发生了滞后现象,负责承建的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三公司积极优化施工方案,处理好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三者关系,稳步实现目标计划。图为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三公司工人们进行1号发电机组转子吊装施工。黄森林 谢道韫 摄影报道

四月的镇江,春和景明、芳菲满目。

穿越疫情阴霾,焕发生机、抖擞精神的镇江正全力拼抢、奔跑冲刺。

迈步产业强市的征途,这是一以贯之的步调,也是矢志不渝的接力。从最初的共识凝聚,到此后的谋篇布局,再到如今的勇毅笃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擎产业强市的大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推动镇江经济强筋健体、提质增效。

市委书记马明龙一再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更大热情、更大精力投入到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中去,奋力书写好“镇江很有前途”新答卷。

校准航向 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

方向清,则道路明。站在什么样的位置、立足什么样的坐标系谋划,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早在2014年,“产业强市”作为新鲜名词见诸会议和报端,彼时尚未成为主流话语,在思路与制度架构上还在摸索阶段。伴随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产业定位不够精准、产业发展方向不够清晰的瓶颈日益凸显,成为镇江亟待破解的一道必答题。廓清思想迷雾、校准发展航向、扛起历史担当,目标确立的过程亦是共识凝聚的过程。

“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这一振聋发聩的强音经由一次大会,上升为镇江全市上下的发展共识。2017年5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发展大会,吹响“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重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的集结号和冲锋号,制定了推进产业强市的指导意见等“1+6”共7个政策文件,明晰勾画了镇江深度对标苏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产业强市的发力点在哪里?大会一锤定音: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而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建设论英雄,大抓招商、狠抓项目的氛围愈益浓厚——

在镇江新区,总投资160亿元的孚能科技年产24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自签约以来,仅用98天实现全面开工,创造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孚能速度”。一江之隔的扬中,总投资95亿元的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动力车间投产,传动、电驱动等车间厂房建设完成。在丹徒,去年底北汽麦格纳新能源汽车项目试生产的首车下线。

一个以整车企业为龙头、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支撑、汽车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全产业链渐露端倪。汽车产业的昂然崛起,印证着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壮志雄心。力推产业链集群发展,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显著加快。数据显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高于工业4.7个百分点的增幅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高端装备、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占规上工业37.1%,较2016年提升了3.7个百分点。

疫情之下,经各方合力攻坚,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市发改委相关人士用“两个高于”分析一季度项目建设的总体态势:今年确定的196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中,150个制造业项目的年度投资占比有所提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一季度,98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98个新建项目开工46个,提前开工11个,共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2.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面对疫情冲击,逆势而上收获的“两个高于”尤其难能可贵。一大批项目的投产达效,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为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澎湃动力。

高看厚爱

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

历经百炼成钢,伴随镇江经济共成长的,是一支具备敢闯敢拼、奋勇争先精神特质的企业家队伍。

这支队伍中,有参与创造了“苏南模式”的老一辈本土企业家,也有外地来投资的“新镇江人”;既有具备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创二代”,也有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轻创业者。

企业家是镇江发展弥足珍贵的资源和财富。而企业家精神则是镇江推动落实产业强市战略的强大动能和重要引擎。

3月初,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汤龙保收到一封暖意融融的信。写信者正是履新不久的市委书记马明龙。在这封既是写给汤龙保更是写给全市企业家的信中,马明龙表示,镇江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当好“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创造最优营商环境。

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培育弘扬企业家精神,是贯穿于镇江宏大经济叙事的鲜明主线。2019年6月1日,时隔五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为民营经济鼓劲撑腰,推动民营企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从企业家早餐会到企业家座谈会,从“三聚”服务、暖企行动到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渐成制度化常态化的交流机制背后,是问需问计问道的镇江对产业发展的强烈渴求。

产业发展得好不好,企业家愿不愿意投资兴业,取决于营商环境的优劣。实践证明,企业和企业家就像候鸟,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跑。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疫情当前,市委、市政府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果断出招、精准施策,推出18条政策意见,从金融信贷、稳岗就业、财政税收、生产运营、政务服务五方面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硬”的政策支持很重要,“软”的关心服务更是必不可少。靠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企业防控组集结卫健委、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组成复工指导组。市工信局更是派出7个驻点指导组聚焦企业上游配套、下游供货环节,建立问题清单,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畅通经济运行,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职能部门精准服务,企业家汲取信心和力量。天工国际有限公司早在2月20日复工复产率就达到100%。在2月份人员开工不足,有效生产仅有20天的情况下,天工仍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天工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小坤感叹:“尽管疫情给生产经营带来挑战,但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为企业疫情防控提供了多重指导和帮助,确保企业产能得以充分释放,这是天工人的福气。”

奋力拼抢

千帆竞发危中抢先机

行进在产业强市的道路上,立足更高站位,镇江奋力追赶超越,敢于和强的比、向高处攀。

疫情之下困难不少,但疫情之后机遇也不少。但,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

面对需求反弹的回补机遇、市场调整的拓展机遇、国家加大支持的政策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2月27日,市委、市政府专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向全市上下释放全力拼抢的强烈信号:只有依靠拼抢,才能拼得主动、抢得先机。

改“面对面”为“屏对屏”,变“见面签”为“在线签”。3月6日,移动物联网产业大厦,一场非常时期的特殊安排——2020年镇江市产业项目“不见面”集中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15个项目参加集中签约,总投资近百亿元。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大判断,沟通“不断线”、推介“不降温”,逐渐成为镇江创新产业招引的生动写照。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既沿着现有产业链深耕细作,又主动拥抱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前沿领域作横向拓展,我市全力培育新增长点,提高产业体系抗风险能力。3月19日,镇江抢先一步,在全省率先与省四大通信运营商签订5G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布局“新基建”,抢抓5G产业发展机遇,努力推动5G为企业赋能,以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为产业赋能,着力培育融合应用新业态新模式。

区域竞争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增强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发展意识,当下,各市区各板块比学赶超、你追我赶,争先进位,展现新作为,展示新担当,在战胜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超前谋划,全力抢抓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期、转瞬即逝的政策窗口期以及产业重组的新契机,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激起镇江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疫情冲击下的镇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抓产业,久久为功强实体,全力拼抢,危中抢机,真抓实干、接续奋斗。站在新起点,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昂首阔步的镇江正在书写更加恢宏更有前途的产业强市新篇章!

(记者 陈志奎)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