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民国刺绣花样上的镇江代销点

2020-05-19 09:49

近日,市民刘先生在旧货市场里淘到一件民国上海鸿兴公司及文品斋的老刺绣花样,他发现上面有不少代销点,其中竟然还有一家镇江的,这倒是蛮稀奇的事情。

老刺绣花样上,营销网络俱全

b26f46f7-48a1-4cbf-a813-e414117d0a41

图1

这张老刺绣花样不小(图1),长53厘米,宽29.5厘米,如果按纸品的标准来算,绝对算是大尺寸了。这张纸品采取蓝靛单色印刷,中间图案右侧是一个果篮造型,篮中有枝条,上结着八个果子,果子圆形,至于什么果子,记者没看出来,左侧还画着一根枝条,上面也有两个圆果子,与果篮正好构成呼应之势,符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特点。

产品公司名称位于左下侧竖框内,抬头是“上海总发行所”,下面有两个实体,“文品斋”和“上海鸿兴公司”,前者在“上海法租界北朱家橘爱来格路鼎宁里对面94号”,后者在“虹口东汉璧礼路口464号蝶美线批发处”。竖框上方还注明了“本公司刺绣花针批发”,从中可看出,这家企业除了提供刺绣花样外,更主要的是针对耗材的售卖,包括刺绣花针和蝶美线。

果然,刺绣花样的最右侧就是卖蝶美线的广告了:其代理商为“总经理上海法商立兴洋行”,位于“北京路二号,电话一一六二零”。中间则是广告语:“用蝶美线刺绣有五大优点:一品质高尚无匹,二原料高贵坚韧,三颜色鲜艳夺目,四光彩灿烂不毛,五水洗日晒不退”,最下面则是“上海的分销处”,记者数了一下,足足有52家之多,包括永安、先施、新新、丽华等当年上海滩上最时髦的一批大商场、百货公司,甚至连上海的“乡下”如嘉定、吴淞镇都有分销处,渗透力不可谓不强。

除了上海的52家分销商,外地分销商也印在这张老刺绣花样上,位置就在老花样的最下面,从右至左先是“分销商”:宁波2家、杭州1家,镇江1家,再是“总分销点”,涉及香港、广州、上海、绍兴、济南、南京、江西等。

88485dda-725a-4e49-b580-6e90a12cbeb0

图2

记者注意到,镇江的这家分销商是“朱炳记”,地址在“镇江城外山巷底七十一号”(图2),而“山巷底”就是位于老城区的黑桥地区的一条巷子。谁会想到,在民国年间,这里曾经还是上海刺绣花样的一家代售点呢!

刘先生称,从山巷底的地点来看,这家代销点不是位于日新街等这些民国镇江最繁华的一些商业街区,还是略偏于一隅,可以说明当年刺绣在镇江城仍属于一种小众的文雅爱好。

上海出品,民国时代的风尚

刘先生在网上找了一下,发现同类的刺绣花样还有一些,比如民国和记德盛祥花样店等,它捆绑销售的是另外一些牌子的线,比如金手牌、蜜蜂牌丝线等,这些不同经销刺绣花样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来自上海。

为什么呢?因为民国上海的海派绒线编织刺绣曾经风靡一时,当年引领全国风尚。

7ca89484-fa46-4649-85f4-8abce8d17414

图3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女人最熟知的不是张爱玲的小说,而是冯秋萍的《绒线刺绣编结法》(图3),或者黄培英的《培英毛线编结法》,从洋房的太太到弄口烟纸店的小家碧玉,几乎人手一册。

当年,冯秋萍积极倡导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女红,其代表作野菊花时装旗袍是专为上海时髦小姐、少奶奶设计的。旗袍虽在上海滩是常见女装,但用绒线编结,却是冯秋萍首创。她的绒线刺绣也是一绝,即用刺绣针在织好的绒线衣上加绣花卉和动物,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同时,冯秋萍还在上海创办秋萍编结学校,先后举办几十期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妇女。旧时出版社关于生活类图书有这样一句话:“张小泉的剪刀,冯秋萍的编织。”可见冯氏的书在当时知名度。那时,不少电影界、戏剧界和社会名流都主动当冯氏教材上的模特,如电影明星周璇、王丹凤等。

9ea3afc8-9357-4a4b-a196-6a2a6a5d1a2f

图4

另一位海派编织刺绣代表人物是黄培英,也是上海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的堂妹。她自童年起便爱好绒线编结,掌握了精湛技艺,后应聘于上海丽华公司、荣华和安乐绒线厂教绒线编结法。1928年开办培英编结传习所,又在商业电台讲授绒线编结知识。1946年黄培英编著《编结特刊》(图4),汇集了当年沪上各界名流、社会贤达、演艺界名伶等多人的题词、照片,轰动一时。

当年,这两位女士积极倡导的编织刺绣技艺是新形势下的新女红。她们的艺术造诣提升了当时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绒线编织刺绣水平,由此促进了初期国产绒线厂商、耗材经销商事业的发展,并由此从上海辐射到全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才有了如此众多的销售点出现在一张刺绣花样上的“奇观”。

在这张花样上,刘先生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宁波分销处分别是“山房书庄”和“九大书局”,而南京总分销处是“聚珍书局”,其余各代售点有商店、某某记,也有门牌号码。这说明经销刺绣花样的门槛不高,它可雅可俗,放在书店是文化产品,放到街头小店便是普通商品。

民国女性生活不易, 此乃表情达意的方式

按照现在营销观点看,这张老花样上的营销网络图很能说明当年镇江的商业氛围和销售能力。而这些都得到了上海总公司的很大认可——镇江虽没有进入总分销点行列,但是位于外地三家分销商之列,其地位与宁波和杭州并列,已足以说明民国时镇江的商业影响力和辐射面。

当然,这张果篮刺绣花样的祥和寓意也很明显。据介绍,民国时期的刺绣主要为手工刺绣,多用于服饰和装饰。刺绣的纹样主要以几何纹样、人物纹样以及动植物纹样为主。图案多采用牡丹、梅花、兰花等富有吉祥寓意的传统花卉,图案较为抽象,线条较为简化。动物纹样在民国早期主要以蝴蝶、凤凰、龙、仙鹤等吉祥动物为常用题材,且多与植物纹样组合的形式出现在服饰上,民国后期则较少出现。在颜色运用上早期较为鲜艳,后期则更为单纯,明快而又淡雅。按照这些特点来看,这张花样应属于民国后期。

再从使用人群看,刘先生分析,民国时期镇江的刺绣者主要为女性,她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上层社会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女性,通过刺绣怡情养性、打发时光,她们的成品多用来装饰闺房或与好友交流文化,是表达友情的赠品,多以观赏性为主;一类是在校学生,如民国时,画家吕凤子曾聘请乱针绣的创造者杨守玉到丹阳正则女子中学,任绘绣课教师,教学生刺绣工艺;还有一类是普通老百姓中的女性,她们的刺绣作品都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题材更接近生活,图案纹饰相对简单,以实用性为主,如日常所用的肚兜、云肩、绣花鞋、裙子、香包等,这些刺绣作品就是她们日常生活的直接反映,具有一定时代特性和民俗特征。“具体到这张果篮刺绣花样上,其图案大小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枕巾,目标客户明显倾向于最后一类女性。”刘先生说。

刘先生表示,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民国年间的生活更为动荡和不易,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但男性总有一些释放渠道,女性缓解压力的方法可能更少,而刺绣就是一种解决之道。刺绣是度身定做,天下只此一件,刺绣者制作时又带有很大的自主灵活性,因而可以在民国无甚条件可言的岁月里,扮演一份自给自足、自我关怀的角色。

(竺捷)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