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名匠之作:上虞窑青瓷扁壶

2020-05-21 10:04

bc79be99-1419-4ecd-8e70-cc26c81de3bc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商代,甚或更早的时候,一种被称为原始青瓷的物品就出现了。这种被普遍认为是瓷器前身的原始青瓷烧成以后,又经过漫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世纪,慢慢形成了成熟的瓷器,就此掀开了中华文明璀璨的一页。

此后,直到公元12世纪的宋代,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烧造瓷器。12世纪开始,中国瓷器烧造技法首先传到朝鲜半岛,这是国外第一次能够烧造正式的瓷器。17世纪,瓷器烧造技法传到欧洲,西方才正式开始制瓷历史。

1974年,在浙江上虞的小仙坛窑址中出土了东汉中晚期烧制的青釉器物,被学界公认为最早的成熟瓷器。

三国的东吴时期,在青瓷的发源地上虞涌现了一大批制瓷名匠如袁宜、范休可等,他们所制作的瓷器在六朝建都的南京,以及附近县市大量出土。

江苏镇江博物馆收藏的上虞窑青瓷扁壶,1970年8月,出土于江苏金坛县白塔公社惠群大队东吴墓。该壶高23.2厘米、口径6.3厘米、腹宽21厘米、足径13.5×9.6厘米。造型继承了汉代扁壶风格,直颈,小平口,扁圆腹,圈足扁圆外侈,肩部塑造两只飞鼠形系。胎浅灰色,全器施釉。

青瓷扁壶一面腹部上方刻划一装饰图案,下方刻写“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土甲者也”13字。另一面腹部上方刻划一装饰图案,下方刻写“紫是鱼浦七丶也”6字。

别小看壶上十数个字,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量。据考证,“紫是”就是“此是”,在浙江方言中“此”音读“紫”。“会稽上虞”是地名,现为浙江省上虞县,意指浙江上虞窑。“范休可作土甲者也”意即作土甲的人叫范休可,为工匠名。“紫是鱼浦七丶也”为“此是鱼浦土也”。“鱼浦”是上虞县境内的湖名,叫鱼浦湖。

有关专家对扁壶进行了持续考证,扁壶腹部上刻的土甲,即为此器在当时的名称。无独有偶,江西九江出土的铜质器及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漆器,均有自铭“土甲”、“钾”或“柙”,只是根据质地的不同,偏旁从“土”、“金”或“木”。另据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出土的第6号牍上记有“酒柙二斗一”等字,可知此其时是盛酒之器。宋以后,依其形而名之,改称扁壶。

扁壶是古代陶瓷器中一种特殊器形,多设系以穿绳携行。该壶的系耳,别出心裁做成鼠形,双鼠弓背伏行,嘴吻触地,似在嗅探壶内美酒香气,形神俱佳。

青瓷扁壶的收藏颇富传奇色彩,据镇江博物馆老同志回忆,该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当时镇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宋婕偶然获得。只是,因年代久远,当事人调离,已难还原事情真相。相传,宋婕在市内某酱园打酱油,看到一市民手执此壶,酱迹斑斑,却难掩其瑜,凭着一双慧眼,她断定此壶来历不凡,遂上前打听。对方看她感兴趣,把壶交给她细细观看,根据自己与文物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宋婕初步判断这是一件早期青瓷。随后,她以自己手中的一把塑料壶与对方成功交换。

该壶具体出土地点、发现时间均根据当时交换之人口述所得。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殊不知,彼时塑料壶昂贵,文物并不像今天这样可以引起广泛关注。这件既自铭产地、窑口,又有名匠加持的作品,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上虞窑珍品。

(马彦如 张剑)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