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孙氏宗祠: 一段悲壮的历史

2020-06-02 16:02

文/刘荣清

镇江东乡丁岗镇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古镇。近日,我和一些爱好文史的网友到丁岗寻访了孙氏宗祠。

孙氏宗祠位于丁岗观音街,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历经800多年风雨沧桑,早已破败不堪。临街的门楼保存尚好,进入院门回望门楼,上面的雕花砖层层叠叠,竟有七八层之多,巍然耸立,气势不凡。花砖刻有各式花纹和人物,虽然经过风雨侵蚀残缺不全,但精细的花纹仍然令人惊叹。砖雕中央镶着一块汉白玉条石,上书“白鹤流芳”四个大字。院子里有一排三间面南平房,经略加修缮,以免其垮塌。中间的堂屋供奉着孙氏的三位始祖,一面墙上张贴着为修缮宗祠捐款人名单,另一面墙上展现的是孙氏的家族史。两侧的房间为修复宗祠办公所用,宗祠的框架虽然还在,但其余厅屋都只剩下断壁残垣,有的仅靠朽木支撑,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宗祠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孙氏家族史却向我们展现了一段令人感慨的悲壮历史。

孙氏宗祠的先祖曾拥有显赫的身世,系三国东吴君主孙权后代。其五世祖孙觉(从孙氏宗祠创建人孙法上溯)是北宋御史中丞兼龙图阁直学士,培养和提携了黄庭坚、秦观等名流雅士,还将女儿嫁给了黄庭坚。

四世祖孙翊生于1025年,任朔宁(今山西朔州)府尹,金兵入侵时,坚守一月,力战而死。

孙翊长子孙傅任东京太守兼太子太傅。次子孙信(1056-1129)任荆州制置使,金兵侵渡黄河时,举家迁居京口。

孙信的儿子孙晖(1072-1129)未入仕,靖康之变迁居京口后,招募乡勇保土卫国,被授予招信尉。建炎三年,金兵再次入侵,孙信、孙晖父子坚守扬州。孙晖作战勇猛,连战皆捷,杀敌数万。本欲乘胜追击,宋高宗却听信主和派谏言,封孙晖为“讨虏大将军”,令其退守高邮。孙信两次向高宗进言主战皆被驳回,悲愤交加,气得当庭吐血身亡。孙晖得知父亡,急赶扬州奔丧,恰遇金兵追杀高宗,不顾丧父之痛,奋力救驾,杀敌万余,护卫高宗和百官过江到京口。尔后孙晖独守扬州,浴血奋战,抗击金兵,金兵攻陷扬州后,自尽于扬州敕书楼。

宋高宗对孙晖以身殉职予以极高评价,追封其为崇武侯,取遗骨葬于镇江招隐寺,赐田百顷于润东丁岗。孙晖的儿子孙法遂从京口迁居丁岗,建造了这座占地三亩多、前后五开间、包括前院、中院、堂屋、前侧厢、中侧厢、后堂,国内一流、皇家气派的《永思堂》宗祠和十三座半分祠,分祠分布于丹徒、丹阳一带。孙氏家族繁衍至今已超过三十代数十万人。

宋高宗感念孙氏祖孙几代一门忠烈,精忠报国,还封孙法为光禄大夫和礼部侍郎。孙法(1089-1158)收集家族资料,首修《孙氏宗谱》,详记孙氏保国英雄事迹,哺育警示后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宗看了深受感动,为宗谱郑重题字,誉为《孙氏族谱之宝》。

孙氏祖孙几代抵御敌寇、以身殉国的悲壮事迹令人感怀,其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值得后人景仰和继承的。如果将孙氏宗祠作适当程度恢复和修缮,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后人,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虽然此事正在筹备中,当地已建立了宗祠筹建办公室,募集捐款,筹备资金。但是宗祠的复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靠捐款是远远不够的,亟须得到文保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