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勇攀高峰,为“三农”插上科技翅膀

——追记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的杰出代表、果树专家糜林①

2020-06-22 10:31 来源:镇江日报、金山网 徐蕾 栾继业 凌霄

今年2月18日,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原主任糜林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享年57岁。

参加工作33年间,糜林同志扎根“三农”一线,把科技成果陆续推广到中西部地区。他主持省、市级研究课题30多项,创新草莓、梨、桃、葡萄等应时鲜果技术50多项,育成果树新品种7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件、省市级科技奖7项,编制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35篇,出版著作6部……

了解糜林的人都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皆因他爱农民爱得深沉。他常说:“我本身就是农民家的孩子,因为看多了农民的苦,才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我由衷地高兴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刻苦钻研,只为农民增收

1963年8月,糜林出身于镇江丹徒千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7年7月,他从句容农校毕业,进入镇江农科所工作。

糜林学的是林学,为了更贴近农民的需要,他后来选择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上世纪80年代,镇江农业以大田作物为主,丘陵岗坡地,灌溉成本高,机械化薄弱,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对此,糜林在时任果树研究室主任赵亚夫的带领下,和农科所的同事们一起下田为农服务。那个年代,农民“一年忙到头、年年望天收”,只能糊个口,生活贫困。

当时集体经济出了“岗坡增收、水田稳粮”的农业发展思路,拉开了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帷幕。但水果作为新鲜事物,农民对果树栽培技术还是一无所知。糜林率先从日本引进无花果种苗,开展适应性研究。他刻苦钻研,不断研习日本最新的果树种植技术。

在日本农文协电子图书馆,糜林至今仍保持着一项纪录——日本本土外专家访问阅读量的世界第一。

农民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和农民需求变化,糜林团队引进了甜柿、草莓、桃、葡萄、蓝莓、薄壳山核桃、柑橘、大樱桃等10多个品类。他们在基地提前试种研究,再向农民推广,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经营风险。基地里的品类越来越多,糜林成了农民有求必应的“百宝箱”“不专一”的专家和停不下来的“陀螺”。

大樱桃原产于环渤海湾地区。从2009年开始,糜林团队先后引进了大樱桃品种19个,在控温、控湿、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良,使其适应镇江地区的环境。近两年,大樱桃逐渐挂果,个大核小、汁多味甜,深受市场青睐。“北果南栽”的成功饱含着糜林10多年坚守的心血与汗水。

从2007年开始,为了能让农民直起腰站起来劳作,降低劳动强度,糜林研究起高架草莓。

糜林的同事陈雪平至今清楚地记得:“在研究高架草莓之初,糜林打了许多电话,查阅了许多日文资料。

有一天,他特别兴奋地把我喊到办公室,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大沓草稿纸说,‘雪平啊,你来看看,草莓架子我都画出来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了高架草莓的雏形——宽约30厘米、长约4米的凹槽底部均匀地分布着支架,草莓就种在凹槽内,只要定期滴灌水分和养分,草莓就可以成活。”试验成功后,糜林迫不及待地向农民推广这项技术,但高额的成本让大伙望而却步。

于是,他又带领团队买来价格便宜的控根器,把种植行围起来,把垄间的土挖起来混入肥料,堆成高垄,架台虽然不比钢管高端,但管用、高效,成本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如今,镇江农科院驻地的句容市,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是业界公认的高架草莓栽培技术高地。

“科研的道路上,有时要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才能获得成功。”这是糜林曾经鼓励年轻同事刘吉祥的话,刘吉祥也一直记在了心里。

在刘吉祥眼里,糜林身上有一股劲儿,好像总也使不完。2018年冬天,因为课题研究不同,刘吉祥和糜林分在不同的课题组,刘吉祥这组在研究引进的新品种大樱桃时出现了难题。他反复修剪,却总是失败。一筹莫展之际,刘吉祥前去请教糜林。

“我已经做好了此次课题研究失败的准备,没想到糜主任不仅鼓励我,还热情帮助我。”糜林耐心地向刘吉祥讲解特殊品种的修剪要领,还给他找了好多关于新品种修剪方面的书籍。糜林鼓励刘吉祥:“遇到问题是好事,哪怕失败,也别放弃,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住院前一天,还在讨论工作

受过糜林指导更多的弟子万春雁告诉记者:“住院的前一天,糜主任还在和研究室的同事们讨论梨、葡萄、柑橘等水果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许多手头的工作也没有交接。前段时间,糜主任还发现了一种甘甜的青皮梨,特别高兴,想带回来研究种植。农科院试验田里的果树种类多达17种,不管是草莓、梨还是其他水果,除了试验品鉴测试外,糜主任从来不往家里带。他自己种的水果熟了也舍不得吃,都是尽量留着展示示范用。”

万春雁至今还记得糜林来找她买梨的事。“那年在8月份,新品种幸水梨上市的时候,糜主任找到我说,‘小万,我女儿的舅舅想买梨,有吗?’我笑着说‘有呀,必须有。’糜主任随即掏出500元钱给我,‘那帮我装个10箱’,当时一箱梨市场定价为50元。我说‘那要不稍微打个折吧,或者送几箱给你。’糜主任却一口回绝了,他说‘公归公、私归私,不能占集体的便宜’。”

为糜林整理遗物时,万春雁为他选择了3样物品放入棺内:剪枝用的锯子、剪刀和2本日文字典。

早年间,糜林曾跟随赵亚夫前往日本佐贺县果树试验场研修。回国后,借助那2本日文字典,糜林翻译了许多日本农业种植资料。万春雁介绍:“糜主任的日文非常好,他学习日本最先进的标准化种植技术,然后手把手教给农民,许多农民因为糜主任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如今,糜林的笔记本被万春雁珍藏着。“下试验田的时候,我就翻翻糜老师的笔记本,学习他的经验知识。他耐心的教导仿佛还回荡在我耳边。”万春雁感叹道。(记者 徐蕾 栾继业 通讯员 凌霄)

责任编辑:值班账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