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京口特教中心“陶艺吧”即将开建

慈善项目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

2020-07-05 00:02

金山网讯 红白相间的圣诞老人、红红的草莓、可爱的小狗…… 2日,记者在京口特教中心“慈善项目产品展示厅”看到,几名同学在做手工,动作娴熟,神情投入。旁边的展柜上摆放了多种造型的串珠手工!“孩子会做面包、培育菌菇,还会吹葫芦丝。”京口特教中心校长陆日成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源于慈善项目的开展。而令人开心的是,慈善项目“陶艺吧”在今年暑假开工建设,将提高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慈爱音乐室”

让孩子可以出国交流

京口特教中心的学生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京口区慈善总会多年来一直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对象。京口区慈善总会会长贾国祥介绍,自2011年至今,市、区慈善总会扶持京口特教中心建设慈善项目5个,这5个慈善项目分别是:“慈爱音乐室”“花卉园艺实训基地”“爱心启智手工坊”“食用菌实训基地”“慈善项目产品中心”。

采访期间,一名八年级14岁的女孩现场吹起了葫芦丝,歌声悠扬。陆日成开心地介绍,2011年9月,镇江市、京口区慈善捐赠价值11万元的乐器设备,帮助学校建立了“慈爱音乐室”。为此学校开展了架子鼓、电子琴、电贝司、古筝、葫芦丝等乐器的教学课程。

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流畅地演奏完整的乐曲,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该校还组建了电声乐队,2014年应邀到日本参加了中日韩三国智障人士文化交流会进行演出,2015年京口区残联依托于该校乐队成立了京口区残疾青少年“满天星艺术团”,在助残日等公益活动中成为舞台表演主力军。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康复和生活需求,适应特殊教育发展形势,京口特殊教育中心把体艺特色建设、劳动技能训练和普特融合教育列为教育教学重点。镇江市和京口区两级慈善所援助的5个项目,恰恰与该校的重点教育教学工作相契合,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习了技能

培养了劳动能力和自信心

2013年1月和12月,京口区慈善两次分别捐助15万元和20万元,用于学校楼顶“花卉园艺实训基地”建设。包括100平方米的阳光房,8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300平方米的露天园艺场。该项目建成后,学校聘请了爱心园艺专家定期教授学生们盆景培植和花卉种植的方法,学生们轮流组织给花卉和盆景浇水,逐步提高特教学生的劳动技能。

2015年市、区慈善总会捐资30万元扶持京口特教中心建设“爱心启智手工坊”,包括烘焙坊和手工串珠室。该项目建成后,学校聘请了专业老师分批给各班级学生上课,教授学生们糕点制作、串珠加工的技巧,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为学生们提高就业能力适应社会打下了基础,还为该校“普特融合” 提供了条件。

2016年11月市、区慈善总会捐助20万元帮助京口特教中心建成了“食用菌实训基地”,教授学生们食用菌种植、采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劳动技能,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训,特教学生已能掌握杏鲍菇等菌种的种植方法,食用菌实训基地现已成为该校劳技课的主要课堂之一。在这些教学场所,学生不但学习了技能、培养了劳动能力,更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培养了自信心。

普特融合

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孩子比以前开朗许多,爱笑了,还会手工了!”“他现在更喜欢和人交流了。”采访中,许多孩子家长欣慰地说。原来,该校还长期与中山路小学、红旗小学、学府路小学等多个学校开展社团融合活动。社团有烘焙、手工串珠、花卉栽培、食用菌养护、艺术交流、趣味体育等八个组,其中五个项目都是由慈善捐助的,普特融合活动不仅为特殊学生提供了与普通孩子交流合作的机会,更成为普通学校德育教育第二课堂,培养普通学校孩子扶残助残意识,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大爱的种子。截至目前,共有数千名学生参与其中。

同期,正东路街道残疾人康复中心缺少技能培训项目和培训人员,几年来定期借用学校场地聘请学校教师对街道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已对他们进行过多期手工串珠、面点烘焙、食用菌养护培训。校方还与多家幼儿园、京口区教师发展中心、民盟等单位和组织开展烘焙等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与主流人群接触交流的机会,更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关心、帮助特殊儿童和他们的家庭。

不仅如此,2019年京口区慈善总会捐助15万元帮助京口特教中心建成了“慈善项目产品展示中心”,巩固和发展现有慈善项目成效。

“京口特教中心的‘陶艺吧’是第六个慈善项目,目前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市、区慈善总会准备捐助20万元,用于陶艺室的改造、设备添置等。”陆日成高兴地介绍,通过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智障儿童普遍对橡皮泥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度高。由于泥塑与橡皮泥塑形原理相通,为此学校计划建立陶艺手工坊,训练学生手部肌肉和动作,从而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到提高。 (梅永生 阚士海 朱美娜)

责任编辑:邓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