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千古江山军事重镇话镇江

2020-08-04 10:01

4959e50e-5b0a-4aef-9d8c-f94d12d3c488

李德裕像

6a496fb5-2d21-47f1-91ec-41b987ee515b

韩世忠像

72a108fc-84b4-44d5-8cab-53a47d043023

韩滉像

7b75f179-ca93-46c5-9260-0ee2d559fa1e

英军攻打镇江西门

文/沈伯素

镇江历史悠久,地处南北要冲,东西通衢,历来是人杰争雄之地,兵家必争之所,在中国战争史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镇江的军事历史,不仅是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习中国历史、认识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角度。

气吞山河

华夏军事重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说:千古江山很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但是,英雄孙仲谋却慧眼独具,找到了镇江(京口),把这块宝地作为自己的治所。《丹徒县志》说:“尔雅:丘绝高曰京,因谓之京口。吴志:孙策使孙河领兵顿京地。”志书说明:镇江能够成为军事重地,乃其地形地势之必然。也就是说,早在三国时期,镇江即已具备华夏大地一处政治军事中心的条件。其后,镇江又经过历代军事政治家的经营,突显了举世公认的华夏军事重镇地位。

现仅就晋唐两朝各举一例:

东晋郗鉴重兵屯京口:郗鉴,东晋初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依托京口,稳操邦国大计,屡建奇功,进位太尉,两拜三公,先后用兵,在平定王敦、苏峻两次叛乱中起关键作用,成为东晋第一号军事领袖。后又依托京口,辅政安邦,努力协调朝野几个当权门户的关系,力求抑制矛盾,稳定时局。他以徐州刺史据京口12年,使京口对建康(东晋都城)具举足轻重之势。为抵御海寇骚扰,他“城丹徒,讨平之”。当时所筑之城即“晋陵罗城”。“罗城”即外城。今人考证:“晋陵罗城”即今镇江“花山”古城。应当说,自郗鉴起,不断在京口筑城,更加一步步突显了京口华夏军事重镇之地位。

中唐李德裕三度镇润州:唐代重臣李德裕,三度出任润州刺史、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初到润州时,前任窦易直酿成的兵乱,使润州成为一个烂摊子,府库空虚,军政松弛。李德裕采取“俭于自奉,留州所得,尽以赡军”的办法,不仅使将卒无怨,且逐渐使润州府库充实,成为唐代江淮地带坚固的军事堡垒,对维护国泰民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润州任上,他重建甘露寺,筑路造塔,咏玉蕊花,刻诗立碑,革除陋习,破除迷信,受朝廷肯定,受民众欢迎。他先后镇守润州十年,促进了润州朴质民风的形成;润州城声誉迅速大振,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镇江成为历朝历代的军事重镇,有其人文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因素,更有自身的自然因素,正如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所画,长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经十处江山胜景一路到镇江,其气吞山河之势,正显出这一华夏城池军事重镇的威严!

酒香兵强

军事将才辈出

《晋书·郗超传》说:“(桓)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提起京口“兵可用”,人们首先会想到北府兵,以及史上著名的曾是北府兵统帅的战将谢玄、刘牢之和刘裕。东晋孝武帝时期(373年-396年),谢玄在广陵和京口招募从北方战乱南来的流民,在其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人,亦即桓温所言“兵可用”者,建立了一支军队。因谢玄镇京口,京口又称北府,故其军得名北府兵。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两军于淝水(今安徽省内)交战,北府军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此战极大地稳定了东晋的政局和版图,史上留名。不久,刘牢之为都督青、兖、幽、并、冀、徐、扬州、晋陵诸军事,镇京口时,北府军又战胜孙恩、卢循,名声进一步大振。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在京口起兵反抗叛逆桓玄,并杀之,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称帝,建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说到润州将才,不妨再以唐代镇守润州的战将韩滉为例:韩滉于唐德宗时任浙江东、西道观察使、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自他任此职起,润州就开始有了一个“镇海”的名字。他“公洁强直,明于吏道,既移镇,安辑百姓,均其租税,未及逾年,境内称理”。他来润州不久,叛将李希烈、朱泚发动了“泾师之乱”,德宗皇帝播迁避难,唐室一片骚然。这时,韩滉选择精锐兵卒,派出裨将前去征讨,使朝廷得以解宁陵之围,复宋汴之路。那些年,关中饥馑,多依赖韩滉从江南、两浙提供的支持。他是历史特别是润州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员名臣良将。

历朝历代,与镇江关系密切的著名军事人物不少。其中如帝王之才孙权和刘裕,如军事谋略家鲁肃和谢玄,如战争猛将刘牢之和韩世忠,如爱国将领岳飞、宗泽和文天祥,如驻军首领郗鉴和韩滉等,一时难以尽举。这些军事人物,有的曾经左右过镇江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有的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影响巨大。镇江这一突出于其他城市的特点,正是镇江军事重镇十分突出的一个标志。

长风怒卷

金戈铁马疆场

有史记载以来,从公元前500多年的吴楚朱方之战,到1949年解放军渡江之战中震惊世界的炮打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历朝历代,镇江(含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发生过无数次影响华夏民族安危、中国政权更迭乃至经济文化发展的战事。

镇江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战争,浩繁史书也难以详尽记载,仅举影响至巨的几次简述于此:

西汉平定七王之乱: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胶西、胶东、甾川、济南、楚、越等王,爆发了夺取朝廷大权的反叛。吴王刘濞是荆王刘贾后裔,刘贾封地在丹徒,领地含秦时的东阳郡、鄣郡、吴郡三郡,地跨长江南北,势力较强。反叛消息传至朝廷,景帝命太尉周亚夫迎击吴、楚联军,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亚夫至洛阳,坚壁清野,截断吴军供应线。待吴军给养断绝,士卒多饥死叛散,周亚夫才出精兵追击,大破联军,楚王自杀。刘濞兵败来到丹徒,收聚旧部,准备东山再起。朝廷派密使联络南方的东瓯王,此王知刘濞大势已去,投向朝廷,将刘濞刺杀,七王之乱平定。此战不仅使西汉政权长期稳定,也为汉文化与百越文化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韩梁夫妇镇江抗金大战: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十余万从杭州饱掠而归,沿运河北撤到镇江。韩世忠以八千人抢先占领了京口的金山和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金军乘勇而来,依仗兵力优势,给韩世忠下战书。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对防务作了周密部署,毫不畏惧,一仗从夜半直战到天明,战果辉煌:缴获千艘战船,还俘获了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打掉了嚣张气焰的金兀术,要与韩世忠谈判,“假道”过江,被严词拒绝。金兵渡江不成,只好边战边退,溯江而上,韩世忠将其逼进黄天荡。在新的战斗中,韩世忠出策令精壮士兵用铁索钩往敌方小船,金兵船只纷纷翻沉,死伤无数。金兀术一度绝望,采用了奸细献计才得以逃脱。韩梁一战功成,取得多年以来少有的抗金胜利。以后三十多年金兵不敢南侵,赵宋王朝才得以偏安江左。

镇江抗英保卫战: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侵华英军突破吴淞、宝山、上海防守以后,直逼镇江。当时镇江由江宁副都统海龄驻守。英军2万余人,其中海军陆战队9000人,操毛瑟枪和火炮上岸进攻。海龄只有旗兵2400人,其中当地旗兵1200人,青州绿营兵400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抬枪和土炮,敌我军力悬殊。但海龄不畏强敌,领导守军英勇抵抗。激战中他身受重伤,仍坚持战斗。危急关头,官兵们“宁可自杀,决不投降”,与敌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有的徒手将敌人摔下城墙,有的扭住敌人一起跳墙同归于尽。终因力量悬殊镇江失守,守军全部壮烈牺牲,海龄自焚殉国,妻与孙同时死难。镇江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斗。英军投入兵力比以往历次都多,但遭受损失比以往历次惨重。镇江军民英勇抗英震动了欧洲,恩格斯高度赞扬镇江抗英英雄们的“勇敢和锐气”,指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元好问诗有名句“长风怒卷高浪”。镇江发生的等等战事,正如长风怒卷,使镇江形成世所罕见的奇观,从而令镇江扬名四海。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军事的主要内容。它具有残酷性、破坏性,却又常常是解决社会政治领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终极手段,甚至还常常是崭新社会局面的接生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经受磨炼,史上战将和英雄人物勇敢善战、克敌制胜的谋略和气概,对于镇江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勇于发展、敢于争先精神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