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公交车,与城市发展一路同行

2020-08-06 01:17

gj

金山网讯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从更新换代的公交汽车上,从不断增设的公交线路上,从更新换代的购票方式上,我们可以看见一座城市的发展进程。

无论是骄阳似火的夏季,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季,或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天气,公交司机徐和清每天早出晚归,驾驶着84路公交车,从焦山风景区到新体育会展中心,这条路线从城市东北到西南,几乎是对角线。每天五到六个来回,他说,走了快十年,一路看不够城市的风景线。

说到公交车、公交线路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变化,每天穿梭于城市马路上的他感受深刻。

 曾经梦想公交车装上空调

1973年出生的徐和清,1994年毕业于镇江城建职业学校,学习的就是公交车驾驶。当年选择这个职业,年轻的他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早点工作,早点挣钱。1994年年底徐和清正式上岗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25年来,他先后在2、4、104、15、82、84路公交车上工作过,亲眼目睹了镇江公交的变化和发展。

1994年,镇江公交公司还位于东门广场的西侧,“当时公司总共只有十几条线路,1路从西站到矿机路(现在的青年广场),2路从火车站到金山,3路从火车站到谏壁,4路从焦山到火车站……”十多条线,徐和清至今都能随口报出每条线路的方向,“跑郊区的线路很少,到乔家门的5路车算跑得最远的了。”

据资料记载,截至1996年,镇江公交公司拥有各类公交车辆218辆,市区和市郊营运线路17条,埠际营运线路5条,日营运乘客量达9.5万人次。

上世纪90年代初,公交车上除了驾驶员,还有售票员。有普通单层公交车,还有为增加载客量的铰接式公交车,两节车厢中间加设可伸缩的接合位置以辅转方向,俗称“大通道”。

刚开上公交车,徐和清说:“觉得自己特别神气。那时有私家车的非常少,驾驶员还是个颇让人羡慕的职业。”

其实,当年开公交车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夏天车子里比外面更热,一身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到下班时衣服上都结上了盐花。冬天冷得要不停跺脚。外面下大雨,车子里面下小雨。外面刮大风,车子里面风直漏。”回忆当年,徐和清倒也并不觉得辛苦,“年轻时血气方刚,精力充沛,马路上车少路况好,顾客上车由售票员负责,我只要负责开好车就行。”

那时,徐和清最大的愿望是,“公交车如果能装上空调就好了。”

 盼望公交车能换上自动档

徐和清说,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交车辆从最先的汽油车逐步换成柴油车,发动机改为后置。过去的公交车是前置式发动机,噪声大,动力小,“夏天散热像个小火炉,操纵性又非常不好,开起车来头动屁股摇。”他笑着说。相比汽油车,柴油车的动力更大、故障率小。重要的是,自从换了柴油车,就开始有了空调。”这对驾驶员们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1997年开始,镇江公交公司率先在4路公交车上实行无人售票,随后各线路都开始实行,“开始不太习惯,乘客上了车,就等于全交给了驾驶员,我们不仅要开车,还要随时注意车厢内的动态,特别是一些老人。”

车辆更新换代,环境好了,车辆操控性也好了,可实行无人售票,徐和清说,“有时也蛮尴尬,经常会有遇到顾客乘车没带零钱,有的投了10块钱,要在门口等好几个顾客才能拿到找零的钱。”

进入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随着市区小区楼盘逐步兴建,公交新线路不断开通,加上原有公交线路的优化延伸,公交公司已开通行驶了26条公交线路,拥有车辆251辆,日运送乘客量达14万人次。

徐和清回忆道,2000年时,公司职工在一起开座谈会,大家畅想未来。有人说,希望未来的公交车有语音报站,智能化操控车辆,不用油,环保无污染。还有人提出:“乘客能预知乘车信息,几路车大约几点到哪个站。”那会儿,大家都觉得这些是在讲故事,是“天方夜谭”,怎么可能会实现呢?

那时,徐和清最大的愿望是:“街面上已经出现自动档车辆,要是公交车也能实现自动档就好了。”

 “天方夜谭”的梦想如今全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交公司刷卡逐渐普及。现在学生有学生卡,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老年优惠卡,70周岁以上老人持卡免费乘车,残疾人也有优惠卡可免费乘车。去年底起,我市智能公交进一步升级完善,市民乘公交已实现“刷脸”乘车。

更让徐和清等公交驾驶员惊喜的是,公交车的提档升级在近10年突飞猛进,柴油车逐步更换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还记得刚换上油电混合的自动档车时,有个经常坐公交的女顾客上车就对徐和清“抱怨”说:“现在坐车不好玩了,你们只要踩踩刹车,转转方向盘。过去一路上看你们开车子可是种享受,推档换档一套动作下来如行云流水。”

油电混合的自动档车,更加节能环保,开起来更加轻松。“顾客坐车会觉得非常平稳,完全没有强烈的晃动或是颠簸感。”他说:“就连我们司机的座椅都变成了舒适的‘航空座椅’,自动减压减震。

在公交智能化方面,镇江公交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市民现在无需每天将零钱或者IC卡带在身边,也无需翻看纸质的乘车指南规划出行,只要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乘车、查询线路信息,公共出行分担率达到了24.7%。可以说,十年前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如今全都实现。  记者 马彦如  摄影 马彦如

责任编辑:方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