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新闻

“红+绿”更动人!徐州鸣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2020-09-13 21:53 来源:徐州新闻

“安庄渔村生态美,水清树绿百花鲜。百姓生活很富裕,家家户户大乐园。”在微山湖畔,徐州沛县安庄的乡村大舞台上,非遗继承人、75岁的徐知任唱着自己创作的《荷叶落子》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乡村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富”了

“红色基因和绿色发展,都不能落下!”徐知任说,自己过去住的是土房子,门口就是废物垃圾堆,苍蝇一抓一大把。现在的他住上了四合院,儿子也住上了楼房。昔日小渔村,今朝大景区,生活走上康庄大道的徐知任,每天精神饱满地向来往游客唱着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

  近年来,这个有着160余年历史的古渔村坚持退渔还湖、退耕还湖、退企还湖,持续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乡风记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欣欣向荣。如今,这里有600亩花海、200亩百果采摘园、200亩林下孝文化广场,701户焕然一新的别墅式居民房。

  凭借这股“红+绿”的发展东风,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陈克战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从漂泊异乡的“打工仔”变成远近闻名的“鱼老板”,将家门口的鱼烹出了特色,年收入30多万元。

  红色的传承记忆与绿色的产业发展共同构成了徐州的乡村新貌。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居家有闲,广场有歌。在徐知任、陈克战眼中,家乡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村民幸福感越来越浓。

果实红了,村民精神面貌也“红”了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生活在徐州沛县陈油坊村的村民们对此也感受极深。近年来,陈油坊村党组织不断深化“红色引领绿色”内涵,积极探索新时代党领导“三农”工作机制,努力把乡村打造为共建共享的新平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诗意栖居的聚居地。

  陈油坊村主导产业为葡萄种植,葡萄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75%以上,优质高效葡萄种植面积达2500亩,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以葡萄种植采摘为主体,融观光、休闲及农家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1万元。

  2019年,陈油坊村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在新建党群服务中心里打造一个260平方米的乡村红色文化博物馆。该馆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色文化展厅,展示了民间红色收藏家的数百件珍稀藏品;另一部分是乡村记忆展厅,展示了村民自发捐献的上百件老物件。

  红色文化展厅展陈的800多件收藏品,涵盖了抗日战争时期沛县人民抗战的系列实物。乡村记忆展厅内的马灯、草鞋、茶瓶等,这些是过往生活的必需品;犁耙、锄头、磨盘等,这些是农耕文化的印记,上百件老物件展现着村民们“曾经的生活”,传承着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

村庄“绿”了 产业发展前景也广阔了

 近年来,徐州各地在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脉络,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红”代表红色文化宣讲,“绿”代表绿色产业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陈油坊村紧跟形势,总结以往理论宣讲经验,立足实情,挖掘特色,汇聚“五老”、新乡贤、百姓名嘴、“土专家”等成立“红+绿”理论宣讲团,2019年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红色文化宣讲新平台。

  同时,村党组织还以本地万亩葡萄园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葡萄示范园为典型,以村党组织为龙头,搭建集政策解读、产业结构调整、葡萄种植、乡村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培训课程,搭建起绿色发展理论新平台。

  在徐州,“红”与“绿”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共同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方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