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为建设山水花园名城提供智力支持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成立20年座谈会举行

2020-09-23 10:22

29665377-98b9-4b55-9e19-1148793dbd67

编撰的部分图书 资料图片

a160a714-429d-422d-8d60-73e91bef6971

部分名城研究论文集封面

昨天,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举办成立20年座谈会,回顾研究会发展历程,总结名城保护的经验和做法,谋划做好新时期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工作。会长任振棣主持会议,老领导钱永波、李壮云、昌万海、尢敦立及研究会部分专家学者等近40人参加座谈。

钱永波、李壮云、昌万海、范然、笪远毅、王荣飞、吴晓峰、徐苏、杨再年、张峥嵘等人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王玉国作书面交流。

2001年5月,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正式成立,开启了名城保护建设的积极探索。20年来,研究会积极为名城保护建设献计献策,在“研究镇江、宣传镇江、建设镇江”的实践中,学术研究工作亮点纷呈,应用性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先后取得多项荣誉及社会好评。

围绕深化名城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园林景点建设、名城现代化、交通工程配套、对外文化交流和科普等,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依靠全体会员,相继完成了89个咨询服务项目,形成了一大批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调研课题,多数研究成果已展示在镇江大地上,得到社会高度肯定,不仅普及传承弘扬了地域优秀历史文化,也吸引了更多市民关注名城的保护建设利用。

20年来,研究会应用性研究得到了市领导、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肯定。研究会汇聚了一支热爱名城、各有所长、团结合作的队伍,成为名城保护建设的中坚力量。保存和强化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挖掘和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成为名城研究会每个会员的自觉担当。他们坚守初衷,积极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人文生态环境服务,为提高镇江知名度、美誉度服务。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会员已从建会时的88名发展到目前的176名。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把“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镇江城市定位和发展愿景,钱永波认为:“这一定位言简意赅,既体现了镇江山水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又明确了把镇江建设成为高品位宜居宜业福地的目标。”李壮云认为:“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跑起来’的要求,致力和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

镇江高歌前进,正进入最佳发展时期。“名城镇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宏大体系,又存在于更大范围的系统之中”,钱永波指出,“在研究中一定要确立发展观念,要遵照市委市政府对研究制订‘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城建定位,突出重大课题,做出丰硕成果。”对研究会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他提出具体建议:以苏颂千年诞辰为契机,把弘扬苏颂科技创新、勤政为民、公正廉明精神的各项工作做好;将建设五州山风景名胜区列入“十四五规划”;镇江大运河文化带要突出镇江特色;对原来不了解的镇江重量级名人,要尽快了解清楚,学习和继承他们的优秀品德、知识和才能;加强市名城研究会自身建设,各自发挥专长,真诚合作共事。(马彦如)

■ 相关新闻

以优秀历史文化滋养名城镇江百姓心灵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20年成果丰硕

以优秀历史文化滋养百姓心灵,以应用性研究精准对接的城市建设需求,以源源不断的学术成果赋予城市文化新内涵。20年来,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在钱永波、李壮云、任振棣三任会长的带领下,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地致力于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保护和宣传,持续开展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为镇江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为镇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多部著作

充分展示名城镇江形象

老领导钱永波在建会之初提出:“为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和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学用结合等办会方针。”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先后编撰出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民国江苏省会镇江研究》《文宗阁与藏书文化》《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镇江三山文化丛书》《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等著作,涵盖面广、学术体系全、权威性高,从不同角度,传播镇江故事,扩大了镇江的影响。

20年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召开了21次学术研讨会,编辑了21册研究论文集,共1200余篇800多万字,内容涉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大运河文化带镇江段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成为名城保护建设的智库。36篇论文入选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论文集,充分展示了名城镇江形象。举办的《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选》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吴文化暨全国第20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文宗阁·《四库全书》与镇江学术研讨会”和“文宗阁”开放日活动,为中外深入开展学术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出版发行的《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成为镇江名城保护建设史上的宝贵财富;完成的两辑《名城镇江文史研究丛书》,进一步加深对镇江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社会有效保护意识。

目前,受市委宣传部委托、研究会牵头编撰的《镇江通史》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这部著作的完成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镇江、宣传镇江,加深镇江印象。

应用性研究

得到社会高度肯定

近20年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坚持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三者的结合,促进理论研究转化为名城保护、建设的实际成果。

研究会应用性研究得到社会高度肯定,先后围绕深化名城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园林景点建设、名城现代化建设、交通工程配套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和科普、重点文物和历史街区保护开展研究,相继完成了89个咨询服务项目。

名城保护专题规划修编和“名城风貌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及保护利用方案,形成2.6万字文本主件和5.8万字附件,得到规划部门赞扬;受市交通产业集团委托,完成了镇江东站广场雕塑设计方案;相继完成了《镇江江河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运粮河、四明河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镇江西南片区部分山体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镇江市传统村落文化课题研究》等,为市区山体公园和街头绿地建设提供了可靠资料和建设性意见。

南山文苑、招隐景区、新区大港银山公园、花山湾古城公园等相继建成;研究会提出的镇江方志馆展陈大纲方案、“‘白蛇传传说’展示馆陈列展览方案”、“烟雨鹤林”建设方案、竹林寺修复利用方案等,都在建设修复中被采纳。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王仁堪纪念馆均成为宣传名城的新窗口。研究会完成的京江柳氏及同善堂研究,促进了镇江有关方面与联想集团的合作;研究会论证的观音山隧道敞开段装饰浮雕设计方案,工程竣工后,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提高了镇江的知名度、美誉度。

用学术成果

为名城作贡献

在课题研究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把传承、弘扬镇江优秀传统文化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结合起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人文生态环境和开发旅游资源服务,学术成果受到学界的肯定、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获得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主席团颁发的全国先进学会奖牌,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颁发的“标兵社会科学团体”奖牌,十多次被市社科联授予先进学会称号。

《关于铁瓮城保护和利用起步工程的建议》获省社科联“社会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研究丛书》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优秀成果奖。4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省政府社科三等奖,分别是《齐梁萧氏故里研究》《民国省会镇江研究》《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镇江市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调研报告》。其中,《镇江历史文化大辞典》还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牌。

2015年,在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评选的优秀成果中,研究会获13个奖项。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宝田对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给予高度评价:“该研究会始终坚持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三结合,依靠专家学者,发挥会员作用,在加强学术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动优秀历史文化

传播普及

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创新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传承历史文脉,普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撰的“镇江传奇”故事136篇,为导游提供具有人文特色的解说词。与市有关方面联合多次举办“名城知识讲座”,按专题介绍“名城山水”“名城历史”“名城科技”“名城文艺”等历史文化知识以及优秀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将镇江历史中有价值的东西告诉市民,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还通过举办征文活动,送书到学校、到社区,各种活动的开展,普及传承弘扬了地域优秀历史文化,也吸引了更多市民关注名城的保护建设利用。名城会刊和名城网站成为市民了解名城的窗口,增强文化自信的宝库。

老会长钱永波高度概括镇江传统文化中的亮点, “科教四星” “文学双璧” “书画二米”“南山北水中运河”等已形成悦耳、易记的社会用词,这些广告语式的词句,增强了镇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马彦如)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