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洋铜匠”马成章轶事

2020-09-29 09:41

cb7cdf88-705c-4089-9a02-e3b0e4b4b493

马成章

f38871c4-9567-4fe4-a5e6-b08ac1deebc3

便携式水龙

文/图 薛龙和

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历史上,镇江出现过许多能工巧匠,他们为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洋铜匠”马成章便是其中之一。

先辈艰辛创业

成章成功转型

马成章(1883—1953年),回族,祖籍南京,太平天国运动时,祖父以一副铜匠担子领着一家老少,逃难至镇江落户,以家传的修理、制造五金器件手艺维持生计,繁衍子嗣。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加上之前的积蓄,始在南马路购置一不大的门面房,始创“马万兴”字号。事业也算是顺风顺水,后来又在书场巷置办房产。

马成章在家中排行老四,聪慧好学,读过私塾,动手能力极强,自幼就对满屋的钳子、扳子、剪刀、尺子等工具感兴趣。成年后,父亲托人把他送到上海一家外国人开办的船舶机械修理厂当学徒,因不忍外商的刻薄,两年不到即回镇江接班“马万兴”。

当时,五金铜锡业是镇江回民的传统行业,分布在城外大西路上的“涌兴裕”、“谈涌茂”、“永茂恒”、“裕康”等几家较大的五金业商号,都是回族创办的。作为外来的同行手工业者,要想在此有更大的发展,几乎不可能,只有另辟蹊径。

为适应社会发展,拓展业务渠道,马成章钻研技术,勤于思考,不惜破拆机械,了解构造原理,每年都要到上海购买或定制机械配件,同时带回船舶机械图纸多套。

江苏省会迁到镇江后,脚踏车开始在镇江盛行。“省会自道路扩展后,自行车遂盛极一时,(民国)二十年调查车行只十二家,车辆总数为一百五十辆,大多供人租用,最近据省会公安局调查,则有车行三十九家,车辆总数为三百十六辆,其私人所有之车辆尚不在内。”(《江苏省会辑要》下)又据1931年再版的《镇江指南》记载:“自省会马路(中山、中正)成功后,较前益多,每太阳西下,聘驰于马路之少年,多如过江之鲫,大半出风头为目的,行人避让不及,易生事端……”亦如时下的“飙车”,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起的”。有鉴于此,在父亲的支持下,马成章购买了“台钳”、“车床”等维修工具,在做好传统行业的同时,逐步转型修理脚踏车、水龙、机械等。1922年11月出版的《镇江指南》记载:“马万兴(位于南马路)则专修水龙、脚踏车等小件,营业虽不大,而年有盈余。”

清代《冷庐杂识》卷六记载:“救火之器,古惟水袋、唧筒。顺治初,上海县唐氏得水龙之制于倭人,久而他处渐传其制。”“水龙”是当时救火的主要工具,由一个椭圆形大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以及一根横木杆组成,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故在清朝,消防队多叫“水龙局”。当时,镇江许多救火会都配备有“水龙”,“马万兴”就专门从事“水龙”的定制和修理,并制作便携式金属“水龙”,方便消防员单独使用。1948年6月,救火牺牲的“五义士”之一贡松(谱名定培)家里就曾有一只,家人也是凭借他手持的便携式铜质“水龙”而最终确认了他的遗体,该“水龙”现保存于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马成章埋头创业,诚信经营。基于当时社会各界对渐有起色的机器厂的殷切期望:“际此工厂日增,机器效用日大之时,尚望各该厂竭力扩充,籍以供应用户之需求,发展自身之营业焉”,以及随着江苏省会迁址镇江,镇江运输业快速发展,船舶、运输机械的数量激增,船舶机械维修业随之迅猛发展,他快速加入此行业,并在运输繁忙、车辆来往不断的西津渡蒜山脚下,又创设“马万兴机械修理厂”,厂内有各工种工人十几名,专门承接各种机械,尤其是轮船机械的修理。

《江苏省会辑要》“第七章·交通”记载:当时作为省会的镇江,水陆交通发展迅猛,“除京沪铁路及省营之长途汽车外,则有长途汽车、省会汽车、人力车、自行车、独轮车、肩舆等。”经营长途汽车客运的“镇丹金溧汽车公司……现有大客车九辆、小客车四辆、运货车四辆……”;“镇扬汽车公司……现有大客车十四辆、小客车三辆、运货车一辆”。据1934年省会公安局调查统计,当时镇江共有地方汽车81辆(含轿车、客车、卡车)。此外,还有人力车行12家、计有900辆,民国十九年(1930年),经省府议准,车夫可以自备车辆,用以运营,但要“纳税营业”,此案实行后,自备车辆达246辆、自用人力车达179辆。转型早、技术精、专事车辆维修的“马万兴机械修理厂”自然是业务繁忙,收入可观。

助力城市基建

献船支持抗日

马成章机械修理技术精湛,基本是“手到病除”,他不仅会制造、修理传统的五金器件,而且,还会使用进口的维修工具,久而久之,人们始称其为“洋铜匠”,但多数尊称他为“四太爷”。也有人称他为“法国洋铜匠”,这一称谓是否与他早年到上海学徒,跟随的是法国人学习修理技术有关,不得而知。

1924年6月,乡绅陆小波、胡健春、杨光宇(谱名大启,回族)、滕儒清等牵头筹建的“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建成试水,但水管就是不出水,开足马力也无济于事。于是由杨光宇出面请马成章到场检修,经查,原来是其中一个出水阀门被装反了,为支持镇江人自办的自来水厂,马成章不仅拿来进口水阀换装,而且不收取分文,这一义举,深得陆小波等商界名流的褒扬。

马成章热心民族公益事业。据《江苏镇江伊斯兰教史》(夏容光著)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他与谈镜如、法捷三、杨松亭、华公溥(华先礼)等人,共同出资购买何家湾东山(俗称“36亩”),建成镇江有史以来第一座带有公益性质的回教公墓。

马成章还利用自己精于制造“水龙”的一技之长,为山巷清真寺水房(沐浴房)设计安装“唧筒”(水泵),保证穆斯林沐浴正常供水,而制作“水龙”的构件均是采用上等材质制造,设计新颖,经久耐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山巷清真寺改造院落过程中,发现了埋藏于地下水井中百余年,长达六米多的“水龙”镀锌进水管和铜质水阀,不仅毫未锈蚀,而且开启自如,依旧严丝合缝。而水房锅炉烟道的设置更是巧妙,它采用双出口处理,在水房地面铺设罗地方砖,下面用条石砌成“几”字形烟道,春冬季节,烧锅炉产生的烟通过地下烟道,几经循环,既能为水房供暖,同时,还去除了烟尘;到了夏秋之际,则用封板堵住地下烟道,经烟囱直排户外。

“马万兴机械修理厂”不仅从事机械修理和维护,还承接中小船舶的定制。马成章自己设计制造有“泰安号”、“新宝源”、“新宝和”三艘大功率蒸汽轮船,船长七丈左右,既可单独载客行驶,也可以带一条拖船,以增加客运量或货运量,这三艘船基本都是租给其他轮船公司,收取租金盈利。

马成章痛恨日寇侵华暴行,怀揣拳拳爱国之心。1937年下半年,通过镇江商会,把“新宝源”号献给驻镇国民党军队运送战备物资,支持抗日,自己则带领家人逃难到高邮菱塘,借住在清真寺内避难。

日寇占领镇江后,马万兴修理厂内的机械、配件、库存铜铁配件等物资被拆卸掠夺一空,厂房也被日寇放火焚毁,“泰安号”、“新宝和”号则被炸沉。日军得知他是当地有名的“土工程师”,遂又到他家里抄家,临走时,一名军官用军刀在饭桌上狠狠戳了个洞,这张留有日寇刀痕的八仙桌至今被其二儿子马春山保留,以铭记那段历史,教育后人,勿忘国耻家恨,珍爱和平光阴。

局势稍稍安定后,马成章回到镇江,“华中水电株式会社镇江营业所”得知这一信息后,就派人到他家中请他去做维修部负责人,并许以高薪,马成章不为所动,婉拒不就。抗战胜利后,受邀到自来水厂上班,后因遭人妒忌构陷,事实澄清,他即愤然辞职回家。

新中国成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成章得知“新宝源”号驻停汉口,已成无主船,他立即带上“新宝源”号所有证件和工具,辗转赶赴汉口交涉,最终“新宝源”号得以归还。公私合营期间,马成章把“新宝源”号客船加入到位于东乌街的“镇江利航轮船公司”,并在该公司上班,仍然负责船舶修理和技术方面的工作。该公司运营线路主要是苏北的江都、高邮、邵伯、淮阴等地,生意尚可。

1953年4月8日,马成章在公司上班如厕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0岁,葬何家湾东山回教公墓,墓今存。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