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唐代蒜山渡崛起“夺冠”之谜试解

2020-10-28 10:09

48f76011-d62e-42d6-939d-baf19c8e0344

□ 乔长富

历史上的蒜山(今云台山)地区,有两个谜一样的文化现象:一个是蒜山“沦入于江”之谜。对此,清代沈德潜在《游蒜山记》中已给予破解,这里无须赘述。另一个,则是唐代的蒜山渡(今名西津渡),从中唐开始,“异军突起”,迅速成为京口首渡。对于这一现象,虽然偶有论者涉及,但未见破解之说。而弄清楚这一情况,对于了解西津渡的历史发展,以至对于了解唐代京口(今京口区润州区一带)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西津渡的历史发展情况,清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有所记述:“今城西北三里曰西津渡,为南北渡口,古谓之西渚。刘宋元徵四年,建平王景素举兵京口,朝廷分遣张保将水军讨之。保泊西渚,为景素左右所败。唐时亦曰蒜山渡,宋置西津寨于此。”这一记载,依据有关历史文献,高度概括,对于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西津渡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今天看来,有些问题仍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这里拟依据有关文献,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按照顾祖禹所说,“西渚”的名称最早当是见于《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之“景素传”,文称“时张保水军泊西渚”;《通鉴》卷一三四“元徽四年”胡三省注称:“西渚在京口城西,今西津渡口是也。”问题在于,《宋书》所载并未明确显示“西渚”为渡口,而且,顾名思义,“渚”的本义是指水中的小洲,则“西渚”也可理解为京口西边江中的小洲。那么“西渚”何时开始建有渡口,以至成为渡口名称,这个问题仍有待探索。

其二,从唐人诗文的相关记述看,诗人孙逖在开元年间(713-741)作有《下京口埭夜行》诗,诗中说:“孤帆渡绿氛,寒浦落红薰。”所说“京口埭”是指京口渡江边的堤岸;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前后任润州刺史的齐澣在奏请朝廷批准开掘“伊娄河”(一名“瓜洲新河”)的奏疏中说:“京口埭下直截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这些诗文表明,唐玄宗天宝(742-757)之前,京口江边通往扬州的主要渡口当是京口渡,而不是蒜山渡。而且,从唐玄宗时期及其前的有关史籍的记载以及有关诗文叙写中,也没有看到关于蒜山渡的记载。这一情况表明,蒜山渡在唐代中期以前,还不是京口的主要渡口,它的知名度还不高。

其三,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至唐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所作《王智兴度僧尼状》称,由京口渡江往江北,“臣于蒜山渡点其过者,一日一百余人”;所作《亳州出圣水状》称:“昨点两浙、福建百姓渡江者,日三五十人,臣于蒜山渡已加提搦。”从这两篇奏状可以看出,建于蒜山之下的渡口,已被官方正式称为“蒜山渡”,而且已成为京口江边北渡的主要渡口。对于这一渡口,晚唐许浑在《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说“孤舟千棹水犹阔”,可见其水深港阔;张祜咏蒜山渡而称之为“金陵渡”,把它推举为“金陵”即润州京口地区代表性的首要的渡口,可见它在当时名气之大和地位之尊。相形之下,在中晚唐人诗文中,很难再看到叙写京口渡的文字。这些情况表明,在中晚唐时期蒜山渡已异军突起,最终取代京口渡而成为京口江边南北交通的主要渡口。

蒜山渡之所以能够在唐代中期崛起成为京口江边主要渡口的原因,是一个未见前人述及有待探讨的问题。今天看来,个人以为,其原因当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原因方面看,如上文所说,蒜山渡具有水深港阔的优势,这一点是建于江边平地入江水口的京口渡所不及。只是由于蒜山渡长期僻处京口西北江边,偏离当时京口到扬州之间的主航道,所以长期以来它只是京口西部的一个普通的渡口,其重要性和知名度都远不如京口渡。不过,在开元二十六年和二十七年间,润州刺史齐澣奏请并主持在扬州南瓜洲浦开掘伊娄河之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本来,在开掘伊娄河之前,由京口渡江往扬州,主要是由京口渡出发,抵达扬州扬子县(今邗江南)的扬子津;由扬州往京口,则是由扬子津渡江至京口渡。

也就是说,当时京口渡是由京口渡江往来于扬州的主要渡口。当时,由京口渡至扬子津,江面“阔四十余里”(《舆地纪胜》引《元和郡县图志》佚文)。伊娄河开掘以后,自“京口埭下直截渡江”,至伊娄河入运河口,江面阔“二十里”(据齐澣奏疏所说)。而伊娄河入江口的正南面,正对着蒜山渡,从蒜山渡往伊娄河口的距离自然要比京口渡至伊娄河口的距离更短。而蒜山渡又比京口渡港阔水深。所以,蒜山渡比京口渡更具有港口优势和地理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蒜山渡取代京口渡而成为京口至瓜洲的主要渡口,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而且,蒜山渡取代京口渡成为京口主要渡口之时,又正是唐代社会由太平繁盛的“盛唐”向动荡不安的“中唐”过渡之时。本来,“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新唐书·食货志》)而在东南漕运过程中,“最重者京口”,“京口是诸郡咽喉处”(南宋吕祖谦《历代制度详说》)。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王朝更加倚重“东南漕运”,京口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治地在京口的润州的政治和军事地位都得到了提升。而这样的社会形势,对于加速具有港口和地理优势的蒜山渡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应该是推动蒜山渡崛起成为京口主要渡口的重要社会原因。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