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镇江新闻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传承技艺、铸造匠魂、造福桑梓:镇江精准发力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2020-11-06 10:01 来源:金山网

金山网讯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深入贯彻乡村振兴、人才强国战略,紧扣省委推动“三带两助”工作要求,点面结合、精准发力,加大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强化政治引领和政策扶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领传承技艺、铸造匠魂、造福桑梓,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破“土”而出:“泥瓦匠”成闻名遐迩“巧工匠”

“镇江市人民奖章”荣誉刚刚公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紧跟而来。一周之内,连获两个高等次荣誉,让55岁的沈春雷有点“蒙”。他连说几个“没想到”,不断强调“我就是一个瓦工”。

▲沈春雷(右二)在施工现场

他确实是一名瓦工。高中毕业后16岁开始瓦工学徒生活,39年来,他不仅在建筑行业技能上出类拔萃,更是在墙体浇筑、屋面防渗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技艺工法,历年来竣工工程屋面渗漏返修率至今保持为零。2017年,在镇江市人才办、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支持下,“沈春雷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此后沈春雷不仅个人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带出了一批技能人才,他本人早已成为所在企业——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总工程师,实现了从“瓦工”到“总工”的华丽变身。

沈春雷的成长与成功是镇江市乡土人才长足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江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分三批共培养认定413名乡土人才,拥有省“三带”名人26人、能手46人、新秀136人,让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破“土”而出,成为引领扶贫脱困、推动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技艺的一支重要力量。

就地取材:“田秀才”成乡村振兴“领头雁”

秋风起,蟹黄肥,正是江南食蟹好季节。

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江洋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杜龙泉一面带领社员们忙着收获成蟹,一面精心准备接下来的扣蟹配种工作。扣蟹为螃蟹一龄蟹种,因形状如纽扣大小而得名。合作社每年的扣蟹总产量接近20万斤,可实现销售收入约600万元,辐射带动了本村及周边390户农户脱贫致富。得益于高超的扣蟹养殖技术和强劲的致富带动效应,杜龙泉被评为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镇江市优秀乡土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他现在的目标是用两到三年时间让“周边的养殖户收入再翻一番”。

记者从镇江市人才办获悉,镇江市乡土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推荐评选,评选市优秀乡土人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三年时间,分三个层次培养450名左右乡土人才,已实现预期目标”。二是职称认定,去年全省开展首批乡土人才高级评审工作,镇江市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戴网成等2人获得了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沃德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吴荣才等15人获得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今年,镇江市开展了首批乡土人才初中级评审工作,20余人获评助理乡村振兴师和乡村振兴师。

被纳入乡土人才培养对象后,将会享有系统的保障激励措施。一方面,镇江市人才办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专项经费对乡土人才给予最高6000元的人才奖补,为乡土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给予最高200万元担保贷款、500万元创业投资。另一方面,镇江市与日本农文协、鲤渊学院等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围绕特色农业,五年组织150人次赴日本学习培训,邀请12名日本专家现场指导。近三年开展各类乡土人才培训50余期,受训农民3300多人次,推行“农业+电商”“互联网+”等模式,定期开展慰问座谈、现场观摩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和支持乡土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镇江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指出,乡土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离乡土,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有带动效应,确实对身边人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句容市天王镇厚俊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急需30万元流动资金进行再投入。在最为无助的时候,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乡土人才的扶持政策,提供了30万元无息担保贷款,让农场转危为安。

树立一名人才,带活一个产业,引领一批群众,已经成为镇江市乡土人才发展的生动图景。在镇江广阔田野上,已经涌现像“亚夫精神”传承人刘树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方应明、“草莓大王”纪荣喜、回乡创业大学生华梦丽等一批有影响的带富能人。

构筑平台:“土专家”成技艺传承“关键人”

▲来自德国、法国、韩国、日本、墨西哥的友人来到西津渡“太平泥叫叫”传承点,学习太平泥叫叫的制作过程

来到位于西津渡的太平泥叫叫传承点,穿过门厅,就是一个天井,下方摆放着一幅1米见方的作品——《洪荒之子》,这幅作品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而且首次将装置艺术融入民艺创作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泥叫叫 (泥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乡土“三带”名人、太平民俗民艺馆馆长周宝康,多年来一直不断完善太平泥叫叫制作工艺,进行非遗衍生产品的研发创作,并自筹资金创建了太平民俗民艺馆,免费开放,吸引了周边二十余城市的旅游团前来参观、体验,探索了一条非遗+景区的发展之路。

▲赵军在制琴

每个月,赵氏琴坊第十三代传承人赵军都会抽出两三天时间,专程赶往镇江技师学院,为学生讲授二胡传统制作技艺。“赵氏二胡”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工艺美术师、中国二胡协会理事、国际二胡制琴大师的赵军,想把这门手艺传承好,让更多人年轻人能够了解和喜欢二胡制艺。一方面,他积极参与政府搭台的各种公益培训;另一方面,又响应市人才办号召,在赵氏二胡生产基地建立“二胡传统技艺培训工作室”,主要面向社会招收学徒继而培养传承人。2018年以来,赵军已培训学生300多人次。在苏州、无锡、上海、安庆、遵义等地,都有师从“赵氏二胡”的手工艺者。

乡土人才在技艺传承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让“老工艺”“老手艺”代代有传承,镇江市在做好把“老手艺人”纳入乡土人才认定培养的同时,鼓励乡土人才建立大师工作室、传承基地、见习中心,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技艺传承活动,在镇江技师学院建设2000平方米的技能大师产业创新园,引进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将制醋、茶艺、形象设计等技艺发扬光大。当前,全市建立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家,获得省资助100万元;建立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7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3家。20余家由乡土人才创办的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与技工院校、企业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技能技艺传承等合作,推动文化传承,促进产业发展。

面向“十四五”,镇江市人才办还将会同镇江市人社局、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加大对乡土人才的政策扶持、激励引导,特别是在生产用地、项目资金、创业补贴、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乡土人才提供更大的施展平台,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原动力”,让他们心无旁骛扎根乡土、振兴乡村、推动发展。(赵伟 王鹏程)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