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镇江新闻

【乡村振兴】江苏镇江:让农民成为荣誉感满满的职业

2020-11-23 12:42 来源:金山网

金山网讯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民,今天的农业产业如何在农民手中绽放光彩,这个问题在镇江举办的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度“十佳”农民的评选活动中交出了精彩答卷。一位位农民自信讲述自己的“农业梦”,言语间是满满的自信,满满的憧憬。让农业产业“有奔头”,就得让农民有成就感、获得感、自豪感。

444

强化培训 乡土人才成功折桂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依托培训项目提升农民,是镇江市近年来打造新型农民队伍的有效抓手。

来自镇江句容市白兔镇的张奎峰获此次“十佳”农民总分第一。谈及自己的成绩,他说的最多的是要会学习、思考。“近年来,当地政府在给予政策、资金帮扶的同时,积极组织我们参加多类型的培训,开阔眼界,提升产业思维,推动我将果园打造成宜农宜赏的‘公园’。”张奎峰说,在强化学习的同时,农民还要争当“全科医生”,将相关行业的技术和经验积极融入自身的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才能真正做好农业产业,当好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农民。

“我们通过认真组织实施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围绕全产业链,分层分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入乡农业创业者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8000人次以上。同时,积极与南农大、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院校合作,开展政校合作、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学历层次。”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刘常珍告诉记者,全市建有省级农民培训基地7家、市级农民实训基地15家,有60余家基地申报了市级农民培训现场教学点,近30名当地“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实用人才纳入农民培训讲师团队伍,每年省、市级农民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100余期,受训农民近1万人次。

GetAttachment (14)

产学合作 “跨界”新农人绽放光彩

此次“十佳”农民评选中,除了本身从事农业的“土专家”外,高学历人才的跨界创业,也十分吸引眼球。毕业于同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范亚君从毫无基础的“门外汉”,短短几年间成长为草莓种苗领域的职业农民。“2015年,我创立了江苏伊斯贝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草莓新品种培育、种苗繁育和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公司现有草莓标准化育苗基地20亩、鲜果示范基地30亩,拥有5项新型实用专利和镇江农科院‘容莓3号’品种授权。我们的草莓苗不但能满足本地需求,更远销云南等地,市场反响不错。”

依托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强农、富农是我市的创新举措。2018年以来,镇江市积极实施“一村一所”建设,引导一大批科研院所专家与经营主体建立合作指导关系,通过技术指导培训、协同攻关、考察咨询、试验示范等形式促进农民科技创新,带动发展。截至目前,镇江市累计建立“一村一所”352个,省农科院、中科院、市农科院、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近十所科研院所专家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市政府先后与江苏省农科院、中国农学会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开展相关农业科技交流活动,连续三年举办了镇江市科技嘉年华,围绕镇江特色主导产业开展了桃、葡萄、蔬菜、红茶、猕猴桃、西甜瓜等专场路演及科技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市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授课和技术指导。

GetAttachment (15)

创新推动 加速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

“我们积极开展省市级推广项目实施,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民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自2015年开始,设立并启动镇江市‘1+1+N’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项目,目前共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广示范基地17个,组织实施‘1+1+N’项目23个,在经营主体基地建立农业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06个,累计引进新品种35个、新技术40项,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很好的带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还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等驻镇院校及地方农技推广机构遴选220名农技专家组建了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据农业产业类别分设粮油组、畜牧兽医组、水产组、蔬菜组等九个组,建立了9个微信工作群,为农业专家和经营主体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线上交流、实地指导、技术帮扶等形式为农民开展精准化服务。同时,抽调服务团专家与30个典型村、试点村进行挂钩服务,5名专家挂钩一个村,帮助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编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指导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截至目前,亚夫科技服务团专家已开展服务150余人次,指导农业经营主体100余家,帮助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近200个。”

据了解,近年来,镇江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把农业农村人才培育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位置,充分挖掘和调动全市农业科技人才的资源力量,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2万余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8076人,全面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涌现了一批劳动模范、致富能手、扶贫先锋、创新创业带头人,有力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周迎 夏尉容

责任编辑:费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