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镇江老酱园旧忆

2020-11-27 15:05

e6971b86-ffdd-4f29-86a2-d2d6dbbf10d8

□ 秦 苏

近日,镇江日报上刊登了两幅位于五条街的同裕酱园老照片,看了照片不禁使我想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镇江城里那一家家酱园。如今的人只知道恒顺,岂不知当年镇江竟有四十多家大大小小的酱园。

酱园、茶食店、米行是当年攸关老百姓生计的三大行业。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酱园就经营了除茶和柴以外的五种商品。那时的酱园不仅经营酱油、醋、酱菜,还经营食用油、食盐以及调味品。由于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那时的酱园遍布大街小巷。据老一辈回忆,在民国之前镇江的酱园就非常多,我家藏有一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朝两浙江南盐运使司颁发的“官酱园”牌匾(相当于如今的营业执照),上面镌刻有“宪烙给第五十一号丹徒县镇江府城西门外地方铺户卢隆昌源,保商许庆曾” 等字,这也印证了当年镇江城内至少已有50多家酱园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由于战乱等原因,卢隆昌源等许多老字号酱园先后关门歇业,抗战胜利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酱园发展的鼎盛期,市区陆续新开了二十多家,总数接近五十家,其中由回族人开设的清真酱园就有8家。这些酱园多分布在古运河以西的城外,如大西路上的万美、谈森和、仁和、恒顺、益美、万源、利生等字号,迎江路上的天祥,新河桥旁的志丰永,京畿路上的裕顺昌、贡和祥,新马路上的万和。在短短的宝塔路上,就有万美(分号)、嘉美、恒业等三家。在运河以东的城里有上河边的泰源、皇华亭的裕和祥,双井路上的裕康,山门口东侧的义和祥以及五条街的同裕,南门大街的恒美等。此外,在山巷、小闸口、小码头等街巷内都有酱园。各店的店名都选用一些吉祥的字,如和、利、美、祥、顺等,有些字号别有特色,如谈森和、同裕两家酱园的全名分别是谈森和裕及同裕大,店名各有两种读法,既可称谈森和、同裕,也可称森和裕、裕大。由于店铺众多,当年还成立了酱醋业公会,会址就设在爸爸巷口的一破旧的关帝庙内,其主要职能就是规范经营、制定行规、协调劳资纠纷等事。

当年的酱园大多是前店后作,店前做生意,店后是摆满大大小小酱缸醋坛的院子,加工制作都在这里进行。规模大些的店还在另处择地设有作坊,如恒顺在店对面,仁和在薛家巷内,万和在小孟湖都有场地,用以加工贮存产品。那时各家酱园的店堂布局大同小异,L形的柜台,顶端竖有一块写有字号的巨幅招牌。柜台内有一排多层货架,上面摆放着用陶瓷盆装的各种酱菜,还有数量不等,装着各种酱油和醋的瓦缸。四周墙壁上都挂有货橱,用以陈列各种瓶罐装的酱油、酱菜、醋。而各店的外装饰则迥然不同,最让老镇江市民印象深刻的是老西门桥西侧的万美酱园,在店门两侧墙上分别写有一人多高的酱园两个醒目大字。类似的在市内还有两三家店,如老存仁堂对面的万源,在店门两侧也有酱园两个同样大字,据说这两店的字都是我市前辈著名书法家梁星乙先生所书。而在五条街上的同裕则略有不同,在该店门两侧分别写有酱园、醋坊四个大字(见图)。

当年老酱园经营的品种也大同小异,但各店各有特色,有的偏重酱油,有的偏重醋,也有的偏重酱菜,不少店还通过选用不同原料和制作方式加工成多个品种,如酱油就有三伏特抽、头抽、二抽、三抽、虾子酱油等。酱菜的品种就更多,如乳黄瓜、甜酱瓜、牙姜、酱莴苣、大头菜、萝卜干、胡萝卜干、什锦菜(又称杂拌)、瓶儿菜、豆瓣酱、大蒜头、宝塔菜、榨菜、豆腐乳等二三十种。这些酱菜中由于腌制方法及原料不同,又细分成不同品种,如萝卜干、大头菜就有五香、酱泡之分,大蒜头有糖醋和盐水的……那时酱菜的货源其中一部分是从苏北、安徽等地进货,然后再二次加工,如大头菜、胡萝卜干在原产地都是用盐水腌制,进货后再用甜面酱浸泡多日,口味就大不同,当然经过加工的酱菜价格也略有提高,但每斤也不会超过一角钱。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包装酱菜用的材料都是干荷叶,既不渗漏又环保,为此各商家每年都要从浙江等地购进大量荷叶贮存备用。

另外还有一些酱菜则是各店自己制作,且各家有不同的工艺流程,产品的品种、口味也不尽相同。记得多年前,我与忘年交、恒顺第二代掌门人李友芳先生在一次闲谈时,他就头头是道地详说了酱菜的制作门道,如乳黄瓜要选用皮色嫩绿、肉厚皮薄、嫩脆籽少,每斤30条以上的鲜黄瓜为材,而且必须是每年五月下旬黄瓜初生之时采摘的,这样的乳黄瓜经过加工后依然鲜嫩碧绿,还留有特有的香气;萝卜头则要挑选小、圆、白的萝卜为材,加工好后必须脆、嫩、甜;什锦菜要选红、黄、绿、黛多种色彩的酱菜,制作时要切成丁、条、块、丝、片等不同形状,这样才能造型好看,色泽俱佳……据李友芳先生说,当年镇江与扬州的酱菜同样驰名中外。

1956年,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市区47家酱园先后被并入恒顺旗下,各家酱园虽还保持原有字号,但不再单独生产,都直接从设在何家门的恒顺加工场统一进货。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些老酱园陆续歇业,由恒顺独家经营。九十年代,大西路改造建山巷广场,老恒顺门市部也从市民视线中消失,全镇江只剩下中山西路上一爿几十平方米店堂的“酱园”直至如今,也算得上是镇江一家新“老字号”。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