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芙蓉楼 首页

1944,粟裕率新四军一师南进经镇江始末(下)

2021-03-03 14:36 来源:京江晚报

文/孟宪威

西路部队的渡江南进行动

西路部队包括一师师部、第七团和干部队共2200余人,由粟裕率领,于1944年12月26日进至距离江边约15公里的仪征小营李宿营。严振衡率领的侦察分队早于12月上旬即已抵达这一带,经过缜密侦察,选定了渡江线路:启渡点定在沙窝子;登陆点定在龙潭、下蜀间的龙潭水泥厂小码头。

12月27日下午3时,部队按既定计划开始在江中封船,天黑之前封到20多条船。这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当夜又下起了大雪,朔风凛冽,寒气逼人。天黑后严振衡率侦察分队和前卫连的加强排先行渡江,粟裕身穿一件黑色短皮夹克,头戴棉军帽,始终没放下风耳,站在江边,聆听着江对岸有没有异常声响,不时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看时间。

侦察分队上了南岸后,首先把龙潭水泥厂的十几个厂警武装控制住,对他们进行政治说服工作,随后大部队分三路纵队开始启渡。由于人多船少,来不及运送第二梯队即将天亮,后续约一个营的部队由七团政委彭德清带领,于次晚仍然利用龙潭水泥厂码头续渡跟上。

部队过江后即遇上了十六旅派来接应的两位侦察参谋,在他们的带领下,迅速从下蜀、龙潭之间通过京沪铁路。当时部队里的战士们绝大部分是苏北人,没见过铁路,很好奇。本来过铁路是很紧张的事,行军速度很快,战士们都累得喘着粗气,但穿越铁路时还要停下来,弯下腰摸一摸铁轨,过一下瘾;有的战士还捡上一块路基石揣在怀里。

大军浩荡南进,令沿途据点内的敌人惊恐得不知所措,龟缩在碉堡内一枪不放。只在大部队过后,才对少数辎重、地方干部及随军家属等后续队伍进行搜索,以致后续人员被滞留在江边和铁路之间芦滩中达两昼夜之久。为此,镇句县县长洪天寿运用长期开展帮会工作和敌伪军工作的关系,责令伪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吴廷楷、伪高资自卫团长徐载禄主动掩护被阻滞的新四军人员,终于安全脱险。

汪大铭接到一师作战参谋朱锦辉提前渡江送来的粟裕命令,于12月27日晚赶到下蜀附近迎接大军,12月28日拂晓与南下部队会合于镇句县东北区大河村。汪大铭见到风雪中的粟裕“披着一件斗篷,拄着一根用树枝做的拐杖,眉毛胡子上已经结了冰花”。粟裕紧握着汪大铭的手说:“你们在江南辛苦了,坚持在茅山的同志们辛苦了。”当晚部队进驻西佴池一线。12月29日,沿镇江、句容边界山区继续南下。

在敌人多年摧残下的句北人民,首次见到我军容整肃、军纪严明的大批主力部队浩浩荡荡突然开来,惊喜万状,奔走相告,纷纷自动带着干粮要求挑担送行。有的是兄弟父子一起来,有些地方全村全家劳力都来了,实在争不到任务的几百民工,几经劝说仍不肯走开,他们宁愿扛着扁担同子弟兵并肩伴行。群众的热情使战士们饱受感染,粟裕感慨地说:“江南老区的人民,对新四军的感情何等深厚啊!”

12月29日晚,部队经唐家边、戴村越过镇句公路,再经谢培村跨过丹句公路,到达句二区何庄庙一带宿营。当部队经过离句容城仅有5公里的戴村、唐家边时,群众悬灯结彩,锣鼓喧天夹道欢迎南下大军。12月30日,粟裕率第七团经南镇街、石墩头到达句四区下张、白旸、马埂、大山口。12月31日,到达瓦屋山南陶庄,部队在此休息3天并过新年。

1945年1月2日,粟裕向茅南一地委、镇句县委和部队排以上干部作报告,讲了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和当前的任务。下午军民联欢,歌声、口号声欢畅热烈,盛况空前。为庆祝部队胜利南下,镇句县委还举行军民聚餐会,彭炎、洪天寿乘兴比赛,各自亲手烹制十个菜,款待大家。1月4日,粟裕率部离开陶庄,继续南进。

东路部队的渡江南进行动

东路部队包括特一、四团和苏中地方干部共5100余人,在一师参谋长刘先胜和三旅旅长陶勇、政委阮英平的率领下,于1944年12月26日在江都曹王寺集中,分别抵佘家坂码头和三江营。东路部队曾准备提前渡江,但粟裕考虑于全局不利,因此回电新四军军部予以否决:“考虑可否不要陶勇先行南渡,免泄露机密,更为不利。”

东路部队分成两路渡江。佘家坂一路先摆渡到北老洲头桥,再沿江滩行军至南老洲荷花池,最后乘坐木船渡江到大港王家山嘴;三江营一路则搭乘租用的“新余号”货轮直达王家山嘴。

12月27日下午5时许,苏中五地委组织的几百条民船全部到达王家山嘴,“新余号”货轮也驶近荷花池江面。山北县地方武装各就各位,严密监视镇江、埤城方面日伪军的动向。一切准备就绪后,按照约定信号,在大港韩桥后面的山头上点燃三堆篝火,通知江北。6时许,先头部队渡江接替地方武装担任警戒任务,随后大部队即浩浩荡荡开始渡江。因货轮无法靠岸,上下船均需小船接驳,往返费时太多,因此当晚特四团未能渡江。

在三江营负责安排渡江的是江镇县委书记江坚,第二天他请货轮船老大拦下了一艘从武汉开往上海的商船参加渡运,两艘轮船又运了一夜,将部队全部送到王家山嘴。三旅政治部文工团员吴干回忆,战士们在轮船上还学唱了一首新歌《渡长江》:“长江阔,长江长,浪花急,潮水涨;主力好汉坐轮船,浩浩荡荡渡长江……反攻的炮声震天响,鬼子的小命不久长。”

部队安全渡江后,第三旅旅部设在圌山南麓招庆寺,部队从横山一直住到葛巷、孔巷、北角里。部队所到之处,当地群众杀猪宰羊,担柴送粮,热情慰劳子弟兵。当晚,山北县在葛巷举行迎送会,招待南下部队团以上干部。山北县还组织部分区级干部和表现较好的两面派乡长到部队驻地参观,主力部队的军容、军纪和军威令大家深受感动和教育。

12月29日晚,东路部队在铁道工委书记汪云龙、副书记董必成的带领下,离开大路、大港地区,分别从辛丰镇据点和陵口车站附近的大王庙,通过运河和铁路封锁线。沿途均由地方武装分段设立岗哨,地、县、区干部分工负责逐段迎送,指挥民兵警戒、侦察和联络工作,以确保安全过境。

部队过辛丰运河时,山南县组织了以妇女为主的运输队,帮助部队运送军需物资,并用竹筏在运河上架起了浮桥。由于人多,加上军用器材重载,而致浮桥下沉。陶勇命令铁道工委负责人安排直接从大桥通过,汪云龙等利用与伪军的秘密关系,命令驻守辛丰的伪自卫总团团长赵秉伯打开大桥两端的栅栏,并命伪军提灯照明,使部队迅速通过。特四团教导队老战士程云回忆:“当我通过(辛丰)大桥时,看到有两个伪军持枪在佯装站岗,大桥两端还有路障,但中间让出一条路,让我军通过。我还看到有几个地方游击队员警惕地站在桥旁,密切注视着伪军的动向。”事后,赵秉伯命部下鸣枪,以示曾有抵抗。闻讯赶来的日军看到大桥两边被新四军战马和战士踏平的几十亩农田,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地方干部中有些同志年老体弱,还有怀孕的、带着孩子的女同志,他们在过封锁线时,时有掉队或迷路的。这些人员也由铁道工委收容、护送通过封锁线,派人带路赶上大部队。就这样,东路部队越过运河、铁路封锁线,于1945年1月4日安全到达丹阳西南的延陵地区。

苏浙军区成立

1945年1月6日,粟裕率西路部队在浙江长兴仰峰岕与第十六旅会合,东路部队也随后抵达。1月13日,奉中央军委电令,成立以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未到职)的苏浙军区,统一指挥江南、浙东新四军,华中局委托粟裕以华中局代表名义全面领导江南、浙东各党委工作,东南的革命斗争形势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回顾这段往事,粟裕在回忆录中动情地写道:“……丹北、茅山地委,江都、镇江、仪征县委和长江工委、铁路工委、江镇工委等党政军领导和各级干部,为保证苏中主力安全顺利通过长江、运河和京沪铁路等封锁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我们积极的、无私的支援,则更是我们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阿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