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雷锋精神在古城薪火相传

从“八小伙民兵班”到公益社团

2021-03-05 05:20

金山网讯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镇江钢圈厂八小伙民兵班”成为学雷锋活动中一面旗帜。30年前诞生的“八小伙民兵班”如今怎样了?在“3·5”学雷锋纪念日之前,记者走访了部分“八小伙”成员。记者发现,尽管“八小伙民兵班”已随着企业改制而逐渐远去,但雷锋精神并没有随之消退,在他们之后,各类公益志愿者团体活跃在城乡大地,为古城增光添彩。

时代变迁,精神不变

沈海坚是“八小伙民兵班”的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班长。当记者在金星市场肉制品摊头见到他时,这位当年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小伙子、昔日摆弄电器的能手,在熟练地招呼顾客,忙着切肉过秤。十多年来,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起伏后,他对很多事、很多人也有了新的认识:“毕竟时代不一样了,‘八小伙’可以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雷锋精神永不磨灭。”

“民兵班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大家都很珍惜。”沈海坚在民兵班十多年的时间里,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来不及吃上一口晚饭,他就会在下班后赶过去,敬老院的老人、工厂周围的百姓都是他经常服务的对象。当时大家虽然很辛苦,但社会也给了他们很多荣誉。沈海坚先后获得“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镇江市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

“荣誉只能属于过去,生活还要继续。”沈海坚告诉记者,随着镇江钢圈厂的改制,工厂不复存在,民兵班早已解散,成员也天各一方,他与民兵班大部分成员失去了联系。沈海坚也在企业面临破产的情况下,离开了当年想奋斗一辈子的工厂。此后,他求职过企业、和朋友合伙做过生意,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家庭重组、母亲病逝,这些都没有击垮这个汉子,他挺了过来。“原来与机器打交道,现在更多是与人打交道。”如今,虽然很少有人需要修家电,但只要身边的邻居、朋友一个招呼,他还是会去搭把手、帮个忙。回顾在“八小伙”的岁月,他感到庆幸的是,虽然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行善积德,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雷锋精神”。

与沈海坚同龄的殷骏,当年在民兵班里也是一把好手,为福利院老人修理轮椅、理发是常有的事。从厂里出来后,干过公司驾驶员的他,现在已是“滴滴”的一员,很多客人找他,请他带不便乘坐列车、飞机的老人去周边旅游。平时客人遗留在车中的手机、行李等物品,他都会主动送到乘客的手中。在生活中,他时常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儿子。他说,不管做什么,首先要把人做好,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公益社团,越来越多

尽管“八小伙民兵班”已成过去,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社团,在默默地为社会奉献。

在公益路上走了15年的李凤霞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0511爱心家园”公益团队负责人之一,网名“香蕉书”的李凤霞在镇江公益圈中,可谓鼎鼎有名。2005年,她在和朋友一同资助贫困儿童后,走上了公益之路。她第一次参与的活动是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从那以后,李凤霞便定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洗衣服,她还自学理发技能,长期为老人提供义务理发服务。

如今她除了为团队管账外,还负责公益助学和大病救助。一份份爱心的传递,让她感动不已。她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为9个月大的烫伤小阿俊筹款,仅仅28个小时,通过论坛、微信、QQ等平台,就收到300多位市民的捐款8万多元。李凤霞他们那次发起的活动,也成为镇江公益圈里历时最短的一次成功募捐。

坚持做公益这么多年,李凤霞认为她最大的收获是幸福和谐的家庭,丈夫和女儿也先后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用真情去温暖人间,快乐了自己,也让平凡的人生有了更多的价值”,她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让公益志愿者成为“大爱之城”文明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 (记者 邹永东)

责任编辑:邓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