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创业,让城市充满希望 创业风采

返乡返农:高效农业天地广阔 返乡农民工节后再就业一

2010-01-22 23:37 来源:镇江新闻网 张驰川

  返乡返农:高效农业天地广阔 ———关注我市返乡农民工节后再就业之五 本报记者 王景曙 滕庆海 张辉 殷兰友 王丽青

  家住丹徒区宝堰镇鲁溪村的农民施修国,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他的6亩葡萄园内。老施告诉记者,这个葡萄园是他去年夏天才从别人手上盘过来的,接手后又追加投资7万元,到去年底仅半年时间,施修国的葡萄产销就达2.5万元,净利润在1万元左右。老施说,如不出意外,今年每亩葡萄的销售收入可望达到万元,6亩地的年利润应该有3万元。

  在返乡从事葡萄种植之前,老施一直在浙江宁波一家娱乐休闲中心打工。宁波的外向型经济发达,因而成为最先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之一,去年夏天开始,老施打工所在的镇许多企业或倒闭或停产,大批工人失业,包括娱乐休闲在内的服务行业受到“株连”,年届五十的他迫不得已返乡。不过,现在看来反倒因祸得福,过去他在外打工一年的收入不超过1.5万元,如今在家从事高效农业,收入增加了一倍,更有奔头。

  记者了解到,施修国所在的宝堰镇鲁溪村已成为丹徒区的一个葡萄种植基地,目前全村有十多户从事葡萄种植,最大一户种植规模近40亩。这十多个种植户中,有不少都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农民工。

  丹徒区副区长徐新祥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区农民自主创业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是从事第一产业如高效农业;二是从事第二产业如加工制造业;三是从事第三产业如服务业。就数量来看,第一种创业类型是主流,也是地方政府大力倡导和鼓励发展的方向。丹徒区现有的1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民自主创业的主要舞台,这些专业合作社通过经营高效种植、养殖项目,带动农户近万家,成为部分农民致富的有效通道。

  徐新祥说,与传统农业相比,高效农业的单位产出高,发展有潜力。同样是以地为生,传统农业是粗放式经营,资源浪费大,收益却有限,而高效农业是“挖地三尺”,觅得真金。

  近几年,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导,我市高效农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88万亩,截至去年底,高效农业面积占全市耕地的比例已达26.27%。基于高效农业的巨大魅力,即使没有遭遇去年以来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每年也会有大量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主动返乡返农,句容市白兔镇农民唐桃珍便是其中一员。

  2003年,唐桃珍进入上海一家普通小厂打工,月工资不足800元,但她渐渐感到,要真正走出贫困,光靠给别人打工是不可能实现的。那时起,她的心里就萌生了一股自主创业的冲动。2005年,白兔镇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看到商机的唐桃珍毅然辞掉工作回乡创业。

  这一年,靠打工得来的一点积蓄和亲友帮助,唐桃珍承包了20多亩土地,种植葡萄、草莓,很快就尝到了高效农业的甜头。随着不断扩大的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唐桃珍越来越不“安分”。针对客户大部分集中在本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客人很少这一情况,唐桃珍调查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产品无法延伸开去,而是经过运输的果品即使存储技术再好,到了超市也会“鲜果不鲜”,于是唐桃珍开始考虑经营“农家乐”。

  说干就干。唐桃珍先是从网上搜集大量的农家乐信息,又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下转2版)

  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2008年春,她的“富禀农庄”正式挂牌。

  经过一年的努力,唐桃珍的富禀农庄如今已发展成为集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果园型乡村旅游农庄。去年中秋节期间,唐桃珍曾分15批次接待了一个900多人的旅游团。仅去年一年,农家乐的投入就全部收回。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唐桃珍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下一步,她打算在条件成熟时给农庄择一新家,把规模做得更大。

  记者在句容采访中发现,当地80%以上富裕起来的农民都不是靠打工。华阳镇新坊村的村民们用特制的“新坊老鹅”打出了致富品牌,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茅山镇农民家家户户都腌制老鹅出售,每年户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他们对外出打工根本不感兴趣。农民徐玉根告诉记者,他们村如今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一家人每年只要干上几个月,收入就相当于外出打一年工。

  长期在农村基层蹲点的农业专家赵亚夫,就高效农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从句容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大多数务农农户通过流转把经营规模适当扩至10亩左右,一般都能获得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的效益——这已经基本达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要求。赵亚夫进一步分析说,如果夫妻俩从事纯农经营,一般种植大棚草莓3至4亩,或葡萄、梨7至8亩,或桃15至18亩,均可能实现年纯收入5万元的目标。有条件的地方,水稻机械化栽培面积150亩也能实现年纯收入5万元的目标。

  记者从市农林局了解到,尽管近几年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很快,取得的成就喜人,但可供拓展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1号文件”,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大对发展高效农业的扶持力度,至2012年的目标是高效农业面积比例达到40%。今年“两会”上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确定了2009年的相关目标:完成土地流转10万亩,发展“三大合作”组织300家,新增高效农业20万亩。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梅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相当一部分农民而言,农村仍是他们心灵寄托的家园,土地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生命之根。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强化,随着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观,以及农民教育、医疗条件的改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良性的双向互动。这部分自主创业的农民或投身于现代高效农业,或搞起农产品加工,发展涉农服务业,为城乡沟通架起一座座桥梁。

  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2008年春,她的“富禀农庄”正式挂牌。

  经过一年的努力,唐桃珍的富禀农庄如今已发展成为集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果园型乡村旅游农庄。去年中秋节期间,唐桃珍曾分15批次接待了一个900多人的旅游团。仅去年一年,农家乐的投入就全部收回。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唐桃珍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下一步,她打算在条件成熟时给农庄择一新家,把规模做得更大。

  记者在句容采访中发现,当地80%以上富裕起来的农民都不是靠打工。华阳镇新坊村的村民们用特制的“新坊老鹅”打出了致富品牌,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茅山镇农民家家户户都腌制老鹅出售,每年户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他们对外出打工根本不感兴趣。农民徐玉根告诉记者,他们村如今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一家人每年只要干上几个月,收入就相当于外出打一年工。

  长期在农村基层蹲点的农业专家赵亚夫,就高效农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从句容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大多数务农农户通过流转把经营规模适当扩至10亩左右,一般都能获得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的效益——这已经基本达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要求。赵亚夫进一步分析说,如果夫妻俩从事纯农经营,一般种植大棚草莓3至4亩,或葡萄、梨7至8亩,或桃15至18亩,均可能实现年纯收入5万元的目标。有条件的地方,水稻机械化栽培面积150亩也能实现年纯收入5万元的目标。

  记者从市农林局了解到,尽管近几年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很快,取得的成就喜人,但可供拓展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1号文件”,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大对发展高效农业的扶持力度,至2012年的目标是高效农业面积比例达到40%。今年“两会”上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确定了2009年的相关目标:完成土地流转10万亩,发展“三大合作”组织300家,新增高效农业20万亩。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梅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相当一部分农民而言,农村仍是他们心灵寄托的家园,土地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生命之根。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强化,随着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观,以及农民教育、医疗条件的改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良性的双向互动。这部分自主创业的农民或投身于现代高效农业,或搞起农产品加工,发展涉农服务业,为城乡沟通架起一座座桥梁。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镇江新闻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