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之路,今年步履有点沉重 返乡农民工节后再就业一
打工之路,今年步履有点沉重 ———关注我市返乡农民工节后再就业之一 本报记者 王景曙 滕庆海 张辉 殷兰友 王丽青
编者按: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仅直接事关农民持续增收,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也具有战略意义。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各地企业用工普遍减少,造成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这一现象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月上旬,我市出台《关于建立返乡农民工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旨在积极应对当前时局。近日,本报记者就我市返乡农民工节后再就业状况进行了采访,形成一组报道,今日起陆续刊出。
今年54岁的马腊根是京口区象山镇上隍村农民,从2006年起,他进入南京的一家化工厂当起锅炉工,月收入1050元——这占到全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他儿子冶校毕业后分到张家港一家钢铁企业工作,今年已28岁,目前月收入2000元左右,尚未成家。马腊根的妻子则在家打点0.7亩的农田,仅供自家食用,无收入。2008年,马腊根所在的企业效益一路下滑,他最终也遭遇裁员,于当年12月离厂回家。
最近几个月里,老马只能在家门口附近以营运“马自达”为生,可在他心里,迄今仍然没有放弃外出打工的念头,近期他就想把“马自达”停下来,“出去找找机会”。但是,对于处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人而言,又缺少一技之长,重新谋得一份工作看来并不容易。
与马腊根一样,去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改变了孙春江一家的处境。2月10日上午,记者在润州区“春风行动”现场与这位来自蒋乔镇的农民进行了一番交谈。
孙春江介绍说,他的妻子早年就赴广东东莞打工,2001年他也去了东莞,与朋友合作开了家饮食店。虽然店面不过10多平米,但由于靠近公交站台,生意一直还不错。但是,去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小饮食店也感受到了寒意。孙春江告诉记者,原先他每个月收入能有4000多元,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生意明显转淡,收入骤降,主要是因为附近工厂一家接一家关门,很多外地打工者都陆续离开了东莞。
节前孙春江夫妇俩回镇江后,就不准备再去广东了。孙春江说,这次来“春风行动”招聘会打算找个单位务工,如果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准备与妻子一道,在儿子读书的小学附近开家小吃店,既可养家糊口,又能照顾儿子,两者兼顾。
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底,镇江农村劳动力总量为96.3万人,已转移劳动力总量67.64万人,转移比重为70.24%,列全省第四位,其中就地转移49.42万人,占大头,另有劳务输出18.22万人。
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农村科科长范平介绍说,根据他们掌握的数字,截至2009年1月底,全市共有10886名务工农民离岗返乡,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有2611人,“提前返乡过年”的有6725人,“其他原因”返乡者1550人。范平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因金融危机影响”,指的是企业经济性裁员,这部分农民工从离开企业的那一刻起即意味着失业;而“提前返乡过年”指的是这部分农民工节后只要自愿,仍可继续回原厂上班;“其他原因”则指的是农民工本人因各种原因主动辞职。
孙春江参加的“春风行动”招聘会,只是全国范围内“春风行动”的一个缩影,它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最早始于2005年,是一项专门为进城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服务的公益活动。据了解,2月10日由全市7个辖市区联动的“春风行动2009”,共有1006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8810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近8000人。范平介绍说,由于这些企业的用工来源是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因而从总体情况来看,近期我市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形势并无大碍。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范平的说法:截至本月15日,我市万余名返乡农民工中,已有4916人赴镇江以外地区求职,另有4223人在本地实现再就业。
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变化很大,除了2008年以来较往年显著增加的失业农民工需要实现再就业,还有新“上岸”的农民在源源不断地加入求职大军。范平认为,尽管当前我市在这方面的供需形势尚不十分严峻,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农民工就业的帮扶工作仍然不能放松。
范平介绍说,统计信息表明,截至本月上旬,我市尚有1515名返乡农民工在家等待就业,这部分人员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13.9%;同时,已在本地实现再就业的4223名返乡农民工中,有1006人属于灵活就业,他们的就业状态也不稳定,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各项措施,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持续帮扶力度,仍是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镇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