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火红的五月,火热的场面” 晚报聚焦

快马加鞭,勾勒百姓新生活

2010-05-26 17:29 来源:京江晚报 张驰川

  快马加鞭,勾勒百姓新生活 本报记者 王爱敏 崔骏

  在与“如意江南城”项目工地一路之隔的胜利路旁,有间门面不足20平方米的理发店,店老板刘光标喜欢趁闲暇时,搬张板凳坐在店门口,看着对面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因为,正拔地而起的楼宇中,将有一套是属于他家的回迁房。

  “什么时候能拿到回迁房?”记者问。

  “不知道,现在工地刚刚打完桩,应该还要等一段时间,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呢。”刘光标看着施工现场笑着说,“我现在跟监工似的,每天都要坐在门口看几眼心里才踏实。”

  刘光标与妻子朱海霞来镇江16年了,一直经营着自家的理发店。去年3月份,因双井路旧城改造,他们位于东西城根的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拆除,“不过因为理发店不在拆迁范围内,所以我们没有走远,在这附近租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刘光标说。

  “现在的房租真是太贵了,一个月要将近1000块呢,政府给的每平方米6元的租房补贴根本不够。”妻子朱海霞在一旁补充道。

  虽然租房期间日子比较困难,但夫妻俩还是很有盼头。因为,等到“如意江南城”30多幢高层拔地而起时,其中将有一间80多平方米的新房是属于他们的。“每天看着工地上敲敲打打,心里挺开心的。从去年6月底拆迁结束,到今年年初开始钻探,再到春节前的打桩,我感觉工地上一直就没停过,特别是打桩的时候,24小时不间断,晚上从店里回家的时候都灯火通明的。”刘光标说。

  “可不是嘛,我记得当时工地上满眼望去全是桩,肯定有上百个呢,整日整夜地打桩,晚上睡觉都觉得床在震,虽然不少人有怨言,但想想赶工期是为了让我们早点住进新房,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朱海霞说。

  正在记者采访的当口,理发店里来了两名手拎安全帽的工人,进门就嚷着“给我剃个平头好干活儿”。45岁的李师傅和43岁的顾师傅刚到“如意江南城”工地铺设桩基,由于天气渐渐热起来,工作量也逐渐加大,他们决定干脆剃个平头干活。

  朱海霞说,自从工地开工以来,平均每天都有两三个工人过来照顾生意,她都非常认真地帮他们剃头,然后跟他们聊天。“每来一个工人,她都要问问人家工程什么时候完工,楼房质量过不过关之类的问题,我都听烦了。”刘光标有些无奈地指着妻子说。朱海霞却总是反驳道:“自己家的房子我当然要关心啦,我还要自己去工地上看呢。”

  能容纳3500户、超过11000人入住的“如意江南城”项目建成后,将原地安置被拆迁居民1200户、异地安置1800多户,总安置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它的工程进度不仅关系着老城区的改造发展,还密切关系着拆迁户的回迁工作。

  同样在紧抓进度的还有一院内科医技楼综合大楼建设项目。

  记者在项目工地上看到,3个工人不间断地将砖块装上手推车,然后一车一车地运向电梯口,通过直升电梯再运到每一楼层,堆砌好后,楼上待命的工人便开始迅速地砌成墙壁。

  市一院副院长姚恒祝说,这幢规划为地下2层、地上主楼25层、局部30层,建筑总高度达120米的急诊大楼“姐妹楼”——内科医技楼,预计将于今年10月前主体封顶,明年年底投入使用。内科医技楼建成后,将新增病床816张,加上外科楼的485张病床,到时候全院总床位数将达到1301张,每年住院接待能力将新增8000余人次。

  再过半个月,中医院新建的门诊楼、外科病房楼将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投入使用后,中医院的总床位数将达到400张。

  大市口的地下通道项目、运河路的改造工程……大建设的民生工程正为镇江的老百姓勾勒出更舒适、更便捷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张驰川

(原标题:京江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