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5岁的张雅琴回到镇江市下辖的丹阳金桥,成为这个穷村、乱村的领头人。10年间,她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始终燃烧自己温暖群众,用生命诠释她的“群众观”: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群众的误解要包容,群众的冷暖挂心上。

" />
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张雅琴:群众心中的好支书 追忆张雅琴

记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的“群众观”

2011-06-01 00:05 来源:新华网 费菲

摘要:

  2000年,45岁的张雅琴回到镇江市下辖的丹阳金桥,成为这个穷村、乱村的领头人。10年间,她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始终燃烧自己温暖群众,用生命诠释她的“群众观”: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群众的误解要包容,群众的冷暖挂心上。

  新华网南京5月31日电 题:“她跌倒了,也要为群众抓把泥”——记江苏省丹阳市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的“群众观”

    记者凌军辉、郭奔胜

    2000年,45岁的张雅琴回到镇江市下辖的丹阳金桥,成为这个穷村、乱村的领头人。10年间,她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始终燃烧自己温暖群众,用生命诠释她的“群众观”: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群众的误解要包容,群众的冷暖挂心上。

    群众不信任怎么办?她把风险困难全留给自己,把实惠好处都带给村民

    张雅琴做了10年村支书,金桥村10年未出现一起越级上访。村里不管出现什么矛盾,只要她到场,总能妥善解决。村民们说,我们就认张雅琴这个人。

    事实上,张雅琴刚上任时,村民对她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

    2002年,张雅琴利用闲置土地沿街建了几十间门面房,希望带动村民创业、办实体。虽然房子好,价格也便宜,但全村没有一个人愿意买。张雅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和丈夫陆荣华商量带头买两间。尽管陆荣华开的是汽配厂,根本不需要门面房。

    “总不能看着村里受损失吧,不行你办个广告公司,也可以为村里做做宣传。”张雅琴这样拍了板。看到张雅琴带了头,大家信心足了,争着购买门面房。如今房价涨了好几倍,开店的大多发了财。唯有陆荣华因为不懂广告经营,第一年亏了好几万元。

    2006年,张雅琴看准机遇发展汽配物流产业,需征用几户村民的土地。起初很多人反对。当时闹得最厉害的村民周美珍说:“你们干部搞开发,就是想捞钱,我们老百姓能有什么好处?想征我家的地,门都没有!”

    对于拆迁户的“无理取闹”,有村干部提议“来硬的”。张雅琴不同意,说:“群众反对拆迁,是思想上有顾虑、怕吃亏。群众工作急不得,强制拆迁要不得。”

    张雅琴一次次找到周美珍,耐心解释,细细算账。

    “美珍啊,种水稻一亩地最多赚300元。而物流中心建起来,村里每年收入增加100多万元,每户每年光分红就有4000元。”

    “拆了房子,我住哪儿?”

    “村里正在建春晓楼安置拆迁户,你看地基都打好了。”

    “没了地,我以后干什么?难道天天晒太阳?”

    “拆迁村民优先进入物流中心工作。你要是肯用心,没准还能当老板。”

    “我今天让了地,要是被你们骗了咋办?”

    “村里与每个拆迁户签合同,有法律保障,集体永远不让个人吃亏!”

    张雅琴的诚心打动了周美珍,也打动了其他拆迁户。很快,物流中心建好了,周美珍被安排在里面做保洁。她边干边学,在张雅琴的鼓励支持下搞起物流公司。如今,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女老板。

    说起这段往事,周美珍一脸愧疚:“原来不相信张雅琴,把她当仇人。现在看来,她是真心对老百姓好,是我们的恩人。”


 

 群众不理解怎么办?她把委屈咽进肚子,跑断腿,磨破嘴

    张雅琴每天面对家长里短,所受的委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常对大伙说:“村干部不是宰相,但肚里也要能撑船。村干部肚量有多大,新农村事业就有多大。”

    2001年,张雅琴上任后的第一个春节。一个拆迁户心里有气,指使外村的小混混偷偷把粪便泼在她家门上。在农村,被人泼粪是奇耻大辱。丈夫气得要报警,有的村干部则嚷着要找这个村民算账。张雅琴心里也十分难受,但她还是拦住大家,说:“群众心里有气,说明我们工作还没做到位。只要以后我们做好了,群众最终会理解的。”

    2009年,张雅琴被检查出食道癌,卧病在床。那个指使人泼粪的拆迁户愧疚,托人悄悄捎来一句话:“张书记,你家赶紧换个新门板。除掉晦气,或许病情就能好一些。”

    基层干部都知道,过去的天下第一难是计划生育,如今是拆迁。小发展小矛盾,大发展大矛盾,不发展是潜伏矛盾。张雅琴天天搞发展,也时时化解矛盾。

    为了说服一个拆迁户,张雅琴常常要跑上几十次。嗓子哑了,嘴皮子破了,但心却与村民更近了。很多拆迁户最后都说了这样的话:“没见过像张书记这么拼命干公家事的干部。就冲她这个人,这协议我签了!”

    10年来,张雅琴倡导全民创业。如今全村1200户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办起了经济实体,她的丈夫陆荣华也办起了汽配厂。

    她和丈夫约法三章:不参与经营管理,不过问资金往来,不到厂子里去。说到做到。虽然陆荣华的工厂离村委会只有几百米,但张雅琴十年愣是没有跨过那道门。

    事实上,张雅琴有时也“公私不分”。村集体发展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和丈夫商量,从自家企业拆借资金,让出业务。村里的项目贷不了款,她也常常以自家企业作抵押,先把集体发展了再说。

    村民陈步军好勇斗狠,原先一直是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张雅琴看他善搞经营,“五顾茅庐”请他管理效益不佳的村办企业花木公司。如今,花木公司的效益蒸蒸日上,陈步军不仅入了党,还担任村治保主任,成为金桥的“维稳器”。

    谈到张雅琴,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打心眼里佩服:“同为女人,张雅琴能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她是我永远的榜样!”


 

群众不贴心怎么办?她就像村里的“雷达”,全天候搜索村民的难事、急事

    张雅琴一上任,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不过夜。

    在张雅琴随身的笔记本上,总是记录着村民们最关心、最急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位村民家遭了灾,需要马上送去救助款;哪家孩子上学有困难,还需村里补助一笔“学费”……

    张雅琴搞发展有想法、有闯劲,但面对群众时,她的心总是特别软、特别细。

    金桥村有三位老人,瘫痪在床多年,从未出过家门,最大的心愿是出去走走看看。张雅琴知道后,特地联系好车,和村干部到三位老人家里,把他们一一背上车。她特别叮嘱司机:“老人经不起颠簸,你开车要慢点、再慢点。”

    一路上,风光秀美的农民公园,挺拔敞亮的农民公寓,宽阔干净的水泥马路,让三位久居家中的老人感慨不已:“这么多年,儿女们都没陪我们出过门。雅琴,你比儿女还贴心!”

    张雅琴为什么和群众这么贴心?村民们的回答或许最能说明问题:“雅琴书记有本事,但从不为自己捞钱。”“张书记讲原则,但处处为村民着想。”“张雅琴宁可委屈自己,也要让老百姓满意。”……

    丹阳市委书记李茂川这样形容张雅琴:“她即使走路跌倒了,也要为群众抓一把泥。”

    “现在总说要引进这人才、那人才,但像张雅琴这种‘特殊’人才是哪里也引进不来的。”江苏省委党校董连翔教授表示,都说如今的群众工作难做,但千难万难,只要像张雅琴那样把群众高举过头顶,群众就会把她捧在手心。

    晚上的金桥农民公园,鼓声阵阵,歌声飞扬,那是村民们用自编自演的歌舞,传诵她们的雅琴书记。

    张雅琴病重住院期间,全村老幼纷纷自发前去看望,导致院方要求“控制探望人数和次数,以免影响病人休息”。6名曾被张雅琴免职的村民组长含泪送来鸡蛋和牛奶,几个曾谩骂过她的拆迁户也到病房看望。

    一个拆迁户流着泪在她的枕头下偷偷塞了一张红纸条,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张雅琴”。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新华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