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提前暴发蓝藻 江苏启动应急机制
- 核心提示: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林泽新14日说,根据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在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他表示,今年太湖蓝藻肯定会再次大规模暴发,目前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蓝藻的出现和动向。
资料图:受蓝藻污染的太湖水
新华网4月15日报道 太湖西南部的部分水域出现大面积蓝藻,江苏省已启动省、市、县三级应急机制,加强太湖水质预警和治理,确保不发生饮用水危机。
记者日前在浙江和江苏交界处的太湖西南部的岸边看到,一层薄薄的蓝藻铺在岸边,向太湖里望去,零星的蓝藻随着波浪起伏,缓慢地向岸边飘来。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告诉记者,卫星影像显示,从4月3日开始,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开始出现成片蓝藻水华,标志着太湖进入一年一度的蓝藻暴发敏感期。
秦伯强分析认为,近日来太湖流域湿冷的天气和较高的水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止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的形成,延迟了水华大规模出现的时间。今年首次出现大面积水华的时间是在4月初,而去年3月份已经出现成片蓝藻水华。4月8日的卫星影像显示,太湖中成片的水华较3日明显减少。
在太湖边上,当地村民唐德民指着太湖中的蓝藻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蓝藻已经很多,开始发臭了,而今年蓝藻才刚刚出现。他说:“我今年56岁了,从小就看到蓝藻。以前生产队组织队员打捞作肥料,现在都用化肥了,蓝藻没人要了。”
中国环科院湖泊基地负责人金相灿教授日前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上说,太湖目前水质处于劣五类,主要是总氮超标,营养状态为轻度和中度,水体水质仍处“藻型生境条件”状况,只要温度、水流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水华仍会大规模发生。专家认为这已是常态,而非异常状态。这一现象会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据介绍,江苏在去年“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并开始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程。通过制定新的污染排放标准、实施重点治污工程、狠抓截污控污、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蓝藻应急处理水平和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江苏已启动省、市、县三级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控源截污、打捞蓝藻,控制入湖水质。去年发生过供水危机的无锡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加强调水引流工程建设,提高入湖水质,并实现太湖和长江双水源供水机制,确保蓝藻不演化成水危机,保障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
相关链接:太湖蓝藻事件
2007年入夏以来,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一个多月暴发,形成自然灾害。由于无锡城区的生活、生产用水主要取自太湖,部分自来水用户因为受到“臭水”的影响,连洗澡后身上都是臭的,因此造成纯净水销量猛增。
重庆晨报4月15日报道 去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水华危机,无锡市民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昨日,来渝出席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会的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林泽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蓝藻肯定将再次袭击太湖。
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
林泽新称,蓝藻出现时间,过去一直在7—8月,但去年5月底,太湖就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
而今年更早,这才4月初,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林泽新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在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
林泽新解释,蓝藻出现需要几个条件,一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二是气温比较适合。另外,太湖水流动慢。
“这些都为蓝藻在太湖的大面积繁殖提供了温床。”林泽新称,今年太湖蓝藻肯定会再次大规模暴发,目前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蓝藻的出现和动向。
11.9亿亿立方米江水济太
如何治理蓝藻?林泽新称,今年将“引江济太”,即从长江引水进入太湖,从今年1月开始,全年将从长江引水11.9亿亿立方米。
林泽新称,从长江引水进入太湖,目前是增加水环境的容量,提高太湖的水位;另外就是加速太湖水的流动,从而改变蓝藻生长的环境。
无锡做好应急准备
林泽新表示,太湖治污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场持久战。太湖目前水质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化,水体已成“藻型生境条件”。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生态后果,即使努力控源治理,也可能延续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针对太湖今年仍有可能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的现状,去年深受其害的无锡已经做好了应急的准备。林泽新介绍,无锡在保障安全供水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水源地取水口保护,运用软隔和导流工程严密保护取水头部,防止污水和蓝藻流入取水口;二是开辟第二水源地;三是实施自来水深度处理及尾水处理工程。另外,还加强了水质监测。
根据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指标由原来35项增加至106项。无锡在全面达到42项常规指标的基础上,正在实施64项非常规指标达标计划。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彬 凌军辉)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