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在姜堰驻村住户调研 与村民下田劳动促膝谈心
地处姜堰市革命老区的沈高村,因纪念沈庚余、高文生两位革命烈士而得名。该村由原沈高、双杨、新湾3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3687亩,总人口3177人,其中党员135人。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000元,是苏中地区一个经济较为薄弱的村。
6月15日上午,罗志军只带着秘书和省委办公厅一位负责同志,不让市县领导陪同,直接驱车来到沈高村,住进了房东刁友生家。今年65岁的刁友生是一名老党员,家住四间平房和两间厢房,房子虽然有些旧,但屋内外收拾得干净整洁。在村党总支书记丁松华陪同下,罗志军一进老刁家,就与老刁夫妇亲切地话起家常,并仔细询问沈高村的基本情况。他说:“这次我打算在这里住几天,和你们一块儿吃、一块儿住,看看村里的发展情况,听听村民群众有什么要求和期盼,给你们添麻烦了。”罗志军说,省委决定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做决策、定政策、办事情,都能从老百姓的愿望出发,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为过上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在沈高村的五天四夜时间里,罗志军吃住在老刁家,先后走访了20多家农户和老村干部、老党员,与村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主、种养大户进行了交流,考察了村中心小学、幼儿园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还利用半天时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并召开了6个座谈会,足迹几乎踏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利用白天和晚上时间,罗志军只让村支书作向导,先后走访了丁克来、刁友勤等农户。每到一户村民家,他都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过得怎样、有哪些主要收入来源、生活中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吗、对党和政府还有哪些期盼和要求。村民群众都说,现在吃穿都不愁,种粮不用缴税政府还给补贴,还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这全靠党的好政策。要说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希望收入再多一点,看病费用再低一点。丁友红、曹正林等村民群众反映,前一阶段干旱比较厉害,河道水位偏低,由于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插秧时节无法开田灌溉,多亏了村干部及时组织机械、人力打坎翻水,才及时把稻子种下去。王友根、刁有龙等村民说,现在粮价涨了,但柴油、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涨得更多,种粮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收益。还有的群众提出,希望村里早日装上路灯,希望把河道清理整治得更干净一点。罗志军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说,大家说的是实话,道的是实情,说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反映了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活、增加收入有着迫切的需求,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加倍努力工作、积极回应群众的这些合理诉求。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归根结底靠发展,要通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来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18日下午,罗志军又来到沈高镇政府, 接待了几位信访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支持建设果蔬批发市场、加大禁止焚烧秸秆力度、消除229省道路基地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现行土地承包政策中“增人不增田、减人不减田”带来的矛盾以及农村大病合作医疗报支手续过于繁琐等诉求,罗志军耐心细致地作了解答,并当场提出了处理意见。
在建党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罗志军还亲切看望了刁有金、刁友庆、李凤友等6位曾担任村干部的老党员,关心地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认真听取他们对做好当前农村工作的建议。几位老党员都反映,虽然目前村里经济发展还不够快,但基层组织比较健全,干群关系总体很好,家庭邻里都很和睦。随着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改善,村里老百姓对沈高村今后的发展很有信心。老党员们还希望村里积极发展工业项目,组建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听到老支书们都很支持村党支部的工作并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罗志军高兴地说,你们过去为沈高村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组织上不会忘记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老党员的作用,继续支持村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沈高村的经济发展好,把党的事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6月16日上午,罗志军来到村民吕巧英、潘树田家的地里,参加了两个多小时的农业生产劳动。他与村干部一起,一边帮助农机手朝插秧机上搬秧盘、往旱田里种黄豆,一边关心地询问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他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同时还有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子孙后代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希望沈高村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全省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种养业。在沈高村驻点调研期间,罗志军实地考察了种植大户沈来寿家的果园、刁德禾家的西瓜大棚,养殖大户刘桂宝家的蟹塘、黄洪家的养鸡场、金长山家的养猪场,以及沈高镇植保专业合作社、三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村民沈来寿租用以前的抛荒地,种植了30亩桃树、梨树,并在果树下养殖鹅和野兔,一年收入超过20万元。罗志军希望沈高村积极推广这样的种养大户典型,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高效农业。村民刘桂宝承包由低洼地改造而来的150亩水面养殖簖蟹,由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销售,去年亩均收益达到3000元。听说沈高镇已打算将全镇4000亩种粮效益不高的低洼地全部改造成水面养蟹、养鱼、养虾,罗志军对此表示肯定,希望镇村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创出农产品品牌,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他在考察中指出,目前沈高村在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亮点,但规模还不够大、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要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与姜堰市以及苏中地区发展较好的一些镇村相比,工业经济发展滞后,仍然是沈高村的一条“短腿”。目前全村只有16家个体工商企业,去年销售收入仅2100万元。罗志军实地察看了位于村工业集中区的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博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威达特汽车电机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伟达公司正在新上一条发电机流水线,打算从附加值较低的农机配件行业向附加值较高的汽车配套行业转型,力争用三年时间将销售收入从14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罗志军希望企业负责人增强危机意识、注重加强研发,力争在我省汽车产业链中争得一席之地。听说博威、威达特公司都是由本村在外打工者回乡创办的,罗志军高兴地希望村干部们动员更多的打工青年回乡创业。在与村个体私营企业主座谈时,罗志军说,沈高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最大症结在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希望大家带头创新创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尽快做大做强企业,为改变沈高村的面貌多作贡献。
罗志军还考察了沈高中心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苏农连锁店、亚东便民超市和镇敬老院,深入了解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村民生活服务情况。在村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罗志军对教师们说:“从这几天与村民们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咱们沈高老百姓对教育有着很高的期待。当教师光荣,当农村小学教师更光荣。希望你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作为一名沈高村民拜托大家了!”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罗志军指出,社区卫生站是最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直接面向村民群众。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认真实施好基本药物制度,尽可能降低群众的看病负担,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驻村调研期间,罗志军主持召开了多个座谈会,认真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沈高村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打算,与村干部们一起分析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增收的具体举措等问题,深入谋划沈高未来的发展之策,并就沈高村亟需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希望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更高标杆,在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工业经济规模上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新的发展。
19日上午,在即将结束驻村调研前,罗志军在沈高镇政府主持召开了由泰州市部分镇、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小组长参加的调研座谈会,向大家介绍了近期省委的工作部署,并认真听取大家对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建议。罗志军说,这次驻点调研,我住在农家,吃农家饭,比在城里吃得还多、睡得更香,感到心情舒畅,更加觉得中央和省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紧密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理念的正确,也坚定了我们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的信心。他强调,我们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靠各级干部来实现,如果干部的根没有扎在基层,没有想老百姓所想,我们的政策、决策就可能出偏差,我们服务的目标和结果也会出偏差。这次驻点调研,我看到听到农民群众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的政策,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老百姓对文明、富裕、和谐的殷切期盼之心,对我们各级干部和我本人都是很大的鞭策,也是很好的教育。江苏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也要走在前列;江苏的各级干部不仅要在“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努力向上攀登,同时也要在基层和老百姓中深深扎下根。他表示,要很好地总结这次驻点调研成果,推动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罗志军强调,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羊”,承担的使命光荣,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坚持“三化”同步,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扎根基层,真心诚意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创新管理,大力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打牢基础,更加注重村级班子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使他们干工作时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责任编辑:费菲
(原标题: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