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科技创新,能量巨大的新引擎
——解读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
面积只有3800多平方公里的镇江,在苏南地区人口最少、面积最小,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何而来?
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八项工程”实施意见给出答案:科技创新释放巨大能量,为镇江装上新一轮跨越的新引擎。
投入 从资源到智源
漫步扬中,处处感受到高科技产业集群扩张的态势。大全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拥有博士、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72人,科技研发团队300人,MBA学位的高层次管理人才30人,营销精英1200人。大全与“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马伟明院士合作,请他兼任大全集团武汉研究院院长,负责国家能源局新能源接入装备与技术的研发工作。
由国内智能电气技术知名专家张杭教授,担任集团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总裁,使大全智能电气研发走在了国内同行前列,聘请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全球副总裁姚公达博士,领衔大全新能源产业,3年时间,就将大全新能源打造成了国际多晶硅行业的知名企业。
大全集团只是镇江科技创新宏伟蓝图的众多亮色中的一抹。面对日益迅猛的长三角一体化,镇江市委、市政府“快、重、准、实”,果断推出一揽子科技创新计划,出手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不创新就落后!
镇江市委、市政府把科技支撑推到前台,不仅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更作为经济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市委书记许津荣在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其作为党代会报告的一个专门章节进行了论述和部署。报告强调要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增强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二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带动产业升级。
果断的决策,源自市委市政府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理解:科技实力决定地区发展。
果断的决策,源自镇江市委、市政府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镇江要实现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年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
只有3800多平方公里的镇江,在苏南地区人口最少、面积最小,如果仅仅只靠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投入,已经不能承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愿。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通过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环境,才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造就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国际竞争前沿抢占一席之地。
自古华山一条路,镇江也只能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我市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日趋紧张,从长期来看,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格局。
最现实和可能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把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放在优先战略地位,为此,《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造就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国际竞争前沿抢占一席之地。
未来五年,镇江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企业效益会更好,经济更加繁荣,这就是《实施意见》许予镇江人的期盼。
收获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科技创新能为镇江普通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我们能用一张卡做所有的需要付钱的事—坐公交、交费、看病……”市民祝先生脱口而出。“不要让地沟油被端上市民的餐桌。”经常在外用餐的郑先生说,他非常期待镇江在未来五年间的科技创新,能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保障和方便。
事实上,这些市民的愿望已经离我们不太遥远。在镇江新区、丹阳等地,从事地沟油转化生物柴油的大型企业已经投入运营;“一卡走遍镇江”,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据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未来镇江在科技创新方面会紧紧围绕民生,例如围绕农业,镇江就会加强农业优质高效、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发展现代农业。
比如由我市农业专家赵亚夫推广的优质绿色大米,就会越来越多地走上市民餐桌。
此外,在健康促进、绿色建筑、公共安全、智慧旅游、智能交通、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我市将开展民生科技示范工程,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记者了解到,未来5年里,我市将会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和生物医药等“5+X”新兴产业。
而为了让上述这些惠民工程、战略新兴产业能够全力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引进培育30名国家层面领军人才、300个领军人才团队、1000名海外领军人才。到“十二五”末,全市孵化器孵化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4000家。
特色 镇江要当领跑者
新出台的《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努力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三个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等三个指标“翻两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4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400件,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支撑。
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镇江选择了加快重大技术突破、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目标就是突破和掌握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意见》明确,我市将集中组织30项产业重大技术攻关,形成100个以上重大目标产品。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在高温合金、云计算、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领域,组织10项前瞻性技术研发,积极抢占新技术制高点。
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工程不仅为保增长、调结构作出了贡献,更为我市抢占新科技革命制高点、迎接新一轮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到2015年,全市企业投资机构要达到50家,创业投资规模超100亿元。全市上市企业和募集资金分别达到30家和150亿元。
今年1-2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13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05%,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2.2%。而这,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将见证,镇江在科技创新的跑道上,不仅要奋起直追,更要成为领跑者。
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工程,必将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战中,交出更漂亮的答卷!
(原标题: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