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现代化镇江的文化“加速度”
——解读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
从家中出门,步行不超15分钟,就能走进一个文化场所,感受什么叫“15分钟文化圈”;全市各级文化场所都已免费开放;西津湾已经建成了一个城市文化综合体……
当然,这些“图景”还存在于镇江文化建设目标规划之中,然而,也许不出5年就会成为现实。今年8月,《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正式出台,不仅设定了蓝图目标,而且明确了具体的抵达路径。
“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山水相映、人杰地灵的古城镇江,将从一个文化资源型城市向文化产出型城市全面转变。而在此转变过程中,镇江的现代化征程将获得文化‘加速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和建说。
城市文化建设的“路线图”
《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是镇江这座城市的“文化路线图”:确保镇江到2015年,率先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然而,这个“路线图”又是从怎样的起点出发?
对于“起点”的考量与把握,关乎整个“路线图”的走向。董和建说,在全省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背景之下,镇江对自己的文化定位是“文化一线城市”。这样的定位既源于镇江资源丰富的人文历史,也考虑到了镇江文化产业的现状,为文化镇江的“跨越发展走在前”确定了基调。
在董和建看来,当前镇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可概括为“四个有”:一是有发展框架,全市文化产业已形成六大文化产业园区、两大文化产业带、六大文化产业基地的大发展格局;二是有工作体系,现已形成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文化产业统计、项目建设进度月报、文化产业招商和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申请等一整套工作制度;三是有项目潜力,目前全市共有21个单体投资在5千万元以上、总投资达151.32亿元的在建文化产业项目;四是有社会贡献,去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31.5亿元,实现增加值76.5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3.9%。
“高起点”赋予了“路线图”奋进的色彩。《意见》中提出的奋斗目标,定位均在省平均水平以上,既有奋进赶超的豪情壮志,更有“跳一跳,够得到”的现实基础。而除了奋进性,整个《意见》还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制定了八大系列工程、三十件实事,提出了塑造五大文化品牌的创新目标。沿着这一“路线图”,文化资源型的镇江,开始向文化产出型城市华丽转身。
“文化强市”更是个动词
董和建认为,《意见》中的关键词“文化强市”既是个名词,更是个动词。换言之,《意见》既提出了镇江率先建成“文化强市”的宏伟目标,更提出了一个“以文化强市”的发展理念和路径。而在城市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现实语境下,后者显得更有意义。
“我们现在所说、所做的文化建设工程是个‘大文化’
的概念,涉及文化、体育、宗教、旅游、教育、科技、社科等多个领域和部门,大到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小到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对于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董和建解释,譬如在“地沟油”和“食品添加剂”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培树起码的商业道德和企业准则,则发展越快危害越大,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思想文化引领工程”;整治前的西津渡老、旧、破,曾是三山风景线上的一块“伤疤”,但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开发、文脉传承和文化推广,如今已成为镇江文化旅游的一块招牌,这便是“文化品牌塑造也是生产力”的有力例证。
按照镇江“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共享”的现代化发展思路,“文化强市”更是典型的“创新驱动”,产生的是绝对绿色的GDP。以《意见》中的“文化产业推进工程”为例,镇江将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创意文化产业,扶持“高、精、特、新”的特色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力争至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增加值分别达到800亿元和300亿元,GDP占比达到8%。
如果迈向现代化的镇江是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那么,镇江从“文化建设”中获得的不但有加速度,还有方向感。
文化为百姓幸福指数“加权”
如何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倍增,如何让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翻番上扬?文化往往就是那个可以相乘的“系数2”。
用文化为百姓的幸福指数“加权”——2009年2月,新华社记者曾以《一座城市的文化幸福》为题,报道“城市文化建设的镇江模式”。如今在《意见》中,这样的“镇江模式”一脉相承。
根据《意见》,今后五年镇江将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体育会展中心、滨江风光带等城市文化设施,使得全市城乡基层文体设施覆盖率达到100%,50%的县(市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并推进各级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同时,还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大全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旨在让镇江人身处一个文化馨香弥漫的城市,随时随地可以享受“以文化人”的滋润。
普通百姓的文化幸福背后,必然有文化人才的春天。董和建在解读“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艺术繁荣工程”时表示,在人才支撑、资金投入、政策激励等保障措施作用下,未来五年必将是镇江文化界人才辈出、佳作迭出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