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解读“八项工程”

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

2011-09-28 23:02

中共镇江市委  镇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

(2011年8月23日)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确保到2015年率先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现就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全市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实现100%覆盖,50%的县(市、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文化嘉年华”等文化活动形成品牌。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加值分别达到800亿、300亿,GDP占比提高到8%,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0%、31%和15%。

  二、推进8大系列工程、30件实事

  (一)思想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办好“领导干部新知识讲座”等各类讲堂,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省未成年人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把网络打造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乐园。

  2.彰显镇江城市精神。提炼体现镇江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核的城市精神。策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出在全省、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崇尚先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社科联组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书学习、学术交流活动。到2015年,学习型党组织、领导班子创建率达到90%。

  4.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以优质服务、培树典型为重点,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结对助学等社会实践和“十佳新人新事”、“慈善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

  5.深化“大爱镇江”建设。全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提供便民服务、实现以城带乡为重点,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传播培训和交流服务功能,结合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评选,开展“大爱之星”评选,使“大爱镇江”走向全国。

  (二)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6.优化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图书馆、特色博物馆群、科技馆、大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场馆的文化功能。进一步优化体育会展中心、滨江风光带、白娘子爱情文化园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城市旅游文化设施,提升文化品位。

  7.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到2015年底,城乡文体设施覆盖率达100%,100%的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级标准,其中60%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藏书总量人均1.2册、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人均2.3平方米。全市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三)文化品牌塑造工程

  8.放大历史文化品牌。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深度开发“三国文化”、“齐梁文化”等历史资源,重点打造特色博物馆群、“焦山碑林”和米芾书法公园等文化载体。举办“中国瘗鹤铭奖书法艺术大展”、“白娘子爱情文化节”、“龙舟节”、“秦淮花灯节”等全国性的大赛,增强城市的文化活力。

  9.彰显山水文化品牌。增加“南城北水”战略中的文化含量,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为元素,整体规划开发,加快金山湖景区、西津湾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3~5个集文化旅游、娱乐休闲、城市产业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10.打造宗教文化品牌。整合地域道、儒、释宗教资源,加速佛祖舍利、水陆法会、焦山佛学院和宝华山律宗等宗教文化资源转化,拓展宗教文化内涵和市场,开展各项创作、演出和宗教活动,提升城市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

  11.塑造创意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资源型城市向文化产出型城市转变。以中华茶博园为支撑,借助现代高效农业成果,深入发掘“茶圣陆羽”、“天下第一泉”等文化资源,融合现代创意技术和手段,建设茶文化集聚区,塑造全市首个创意品牌。

  12.做强餐饮文化品牌。做大镇江三怪、扬中江鲜、句容农家乐等既有品牌,研发镇江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举办全国江鲜烹饪大赛,建设江鲜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扩大“镇江美食节”影响,打响餐饮文化和醋文化品牌。

  (四)文化艺术繁荣工程

  13.打造精品力作。实行重大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制度,发挥“金山奖”积极作用,探索运用政府招标采购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力争到2015年,有6~7部作品入选省和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

  14.丰富群众文化。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各级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深入开展“送书、送电影、送戏下乡”。

  15.净化文化市场。创新监管方式,构建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加强著作权和版权保护。加大“扫黄打非”、网络文化引导监控力度,扩大“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中心”覆盖面。严格演出市场、书报市场、音像市场、网吧和娱乐场所管理。

  (五)文化产业推进工程

  16.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扶持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句容郭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园、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凤凰智慧产业园、丹徒长山文化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启动世业洲文化创意产业园、大禹山创意新社区等规划建设。到2015年,累计投资突破300亿,文化企业固定资产达600亿,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集群。

  17.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培育创意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高校建立创意产业基地,引进各类创意技术和人才,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18.加快文旅结合。大力实施文旅结合、以文兴旅战略,以山水名城为主线,优化旅游线路,充实文化内涵,形成全新旅游格局。

  19.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消费热点,坚持“高、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文化创意、影视演艺、文化旅游、出版印刷等重点行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20.多元发展文化演艺业。整合市内艺术表演团体资源,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开放演出市场。创新体育会展中心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推动承办大型文体赛事的市场化运作。

  21.做大现代传媒业。加快文广集团、报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扶持江苏可一文化产业园、郭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园做强。扩大新闻出版、现代传媒和广告产业规模,形成电视、报纸、网络、手机信息多种传媒互动发展。

  22.规范休闲娱乐业。规范影剧院、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市场,引进休闲娱乐项目,打造3~5个休闲娱乐集聚区。

  (六)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23.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立一批新的市级文保单位。实施西津渡三期、新河街文保修复工程。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

  24.加大“非遗”保护力度。规范市级名录评审工作,健全四级名录体系和项目保护机制。实施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重点保护工程。

  (七)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25.打造高端人才队伍。推行《市直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开启引进文化人才“绿色通道”,实施“文化大师”等工程。培育1名国家级、5名省级中青年艺术家,储备100名文化人才后备队伍。

  26.引进紧缺人才。加大新兴专业和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到2015年,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50名,文化产业专业人才200名。

  27.提升现有人才素质。举办专题培训,促进文化人才知识结构更新,提高专业技能。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文化人才到企业和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八)文化体制创新工程

  28.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

  29.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完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的配套政策。加快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30.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法人治理。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文化工作机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内容,建立工作责任制,下达任务书。实行市、辖市(区)两级文化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落实六部委《关于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文化干部培训、考评、任用机制。将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干部培训,市委党校每年举办一期文化强市建设干部专题培训。

  (三)细化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符合镇江实际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文化发展政策。全市各级财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力争到2015年,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达到3%以上。从2012年起,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并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逐年增加,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产业吸附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核心层文化业态发展。2012—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扶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加强考核奖励。完善文化建设考核机制,扩大文化工作所占分值。设立“全市文化建设奖”、“高级文化人才突出贡献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奖”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表彰项目。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