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
中共镇江市委 镇江市人民政府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现就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民生幸福作为鲜明导向和工作追求,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全民参与、狠抓落实,积极探索突显中等城市特质的民生幸福之路。
二、主要目标
既注重物质基础,又注重主观感受,构建一套具有中等城市特色的民生幸福指标体系(见附表)。到2015年,努力实现生活富裕、保障充分、环境良好、心情舒畅四大类目标。
三、实施八大行动
(一)收入倍增行动
坚持富民优先,到2015年确保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1.提高职工收入。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达1920元以上。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扩面建制和质量提升,2015年动态建制率达98%。
2.增加农民收入。全市高效农业占耕地面积60%以上,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以上。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人均股份合作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改善农村科技、金融等服务,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拓展财产性收入。广泛开展全民理财教育,增加居民投资理财收益。鼓励城乡居民家庭以资金、房产、知识产权等入股兴办物业或企业,提高股权红利收入。
4.改善较低收入。重点解决好农民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特殊用工人员工资偏低问题。稳步提高失业人员待遇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二)教育提升行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
1.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抓好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建幼儿园60所、改扩建36所,基本实现每万人口拥有一所幼儿园,85%左右的公办幼儿园建成省优质园,专任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5%以上,实行免费1年入园。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差距,各辖市区达到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标准,“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内。
3.各类教育优质创新。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全市公办职业学校调整到10所左右,其中市区调整为5所左右,全部建成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建成一批教育理念先进、学科优势明显的特色高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
(三)住房保障行动
5年内,新增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其中,各类危旧房搬迁改造19500户、157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1500套、经济适用住房9000套、公共租赁住房23000套,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屋”目标。市区各类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
(四)就业服务行动
1.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坚持平等就业,健全培训制度,使各类劳动者平等享受就业扶持政策。5年内全市累计新增就业2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
2.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5年内全市累计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到2015年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适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80%以上。
3.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每年开展创业意识教育不少于15万人(次)、创业培训6500人(次),创业培训成功率达60%以上。到2015年全市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10%以上。
(五)社会保障行动
2015年,全市各类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7%以上。
1.社会保障范围全覆盖。巩固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保险和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并轨。将外来人口以及本地户籍不足15年的居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实现城乡人口、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社会保障“两个全覆盖”。
2.社会保险统筹上台阶。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序推进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实现医保同城联网以及长三角内异地联网结算和关系转移接续。
3.社会救助体系更完善。完善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五保供养为基础,以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到2015年“三无”人员和孤残儿童供养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50元和152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保持在70%以上,全面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实施困难群体动态物价补贴机制。
(六)全民健康行动
积极实施“健康镇江2015行动”,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1.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集团一体化进程。到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全面开展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降低疾病发生率。建成市县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2.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城乡覆盖率达90%以上。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机制,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一体化率达100%,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比例达60%以上。打造“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到2015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
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场景建设。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15年,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3平方米,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占全市总人口40%以上。
(七)养老服务行动
到2015年,市和辖市均建成一家省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左右。
1.加快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城市社区达100%、农村社区达60%以上,市区新建1所床位规模在1000张以上的老年公寓,新建或改建1所老年病治疗康复专科医院和爱心护理(临终关怀)机构;各辖市区新建或扩建社会福利中心。加快促进农村敬老院由单一的“五保”供养向社会福利中心转型升级。
2.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各辖市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区域内养老服务工作;各街道(乡镇)建设1家以上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3.建设老年医疗康复体系。加快建设市和辖市区老年病防治中心。开展“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医生与65岁以上老年人“一对一”的契约式服务,形成“镇江模式”。探索建设“养医合一”的爱心护理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康复服务。
(八)幸福感觉行动
1.建设宜居城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快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全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93%以上。打造“智慧交通”,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停车场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2.强化社会诚信。加快相关基础数据库和社会信用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信守承诺,强化市民诚信意识,建设文明、诚信、法制的社会。
3.增进邻里亲情。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小区和谐”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活动。以社会礼仪、家庭礼仪、生活礼仪为主要内容,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活动,倡导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
4.创建和谐社区。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事务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办的职能,形成“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管理体制。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村委会、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100%,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2%以上。
5.强化治安防控。构筑城区5分钟处警、10分钟支援、15分钟联动反应防线。加大“技防工程”建设,构建立体化群防群治网络体系。
6.打造“阳光政务”。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提高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生幸福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对八项行动作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具体年度和责任人。
(二)健全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市级财力70%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投入。
(三)加强监督考核。把民生工作绩效作为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探索构建民生幸福指标体系,并及时加以完善。切实加强宣传,及时总结经验,营造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浓厚氛围。
(原标题:镇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