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解读“八项工程”

之七:蓝天碧水,镇江阔步迈向生态文明

——解读生态文明工程实施意见

2011-09-28 23:31

  建设生态文明事关全局、事关民生、事关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扬弃传统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幸福生活型社会发展模式的过程。能否实现向生态文明的重大跨越,直接决定着未来五年镇江能否在有限的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条件基础上继续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近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顾大福接受记者采访,重点解读了生态文明建设之于镇江的现实意义,实施路径以及实施意见的整体特点。

  抉择: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转型  

  顾大福表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镇江立足市情民情、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选择。面对越来越紧的资源约束、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镇江必须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华丽转身,努力寻求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意见正是基于生态文明推动经济转型的重大抉择而适时出台的。

  建设生态文明,前提是如何发展,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根本途径是在全社会形成优良的生态文化、确立良好的生态理念。文件内容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核心、目标,体现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的意见》精神,并把这个意见作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加快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力求从镇江的实际和个性出发,彰显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个性特色。

  创新:

构建完善五大生态发展体

  系跨越发展的镇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环境制度保障的社会,繁荣是难以持久并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为此,实施意见在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上,突出了“绿色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响亮提出在实践中构建完善五大生态发展体系,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就是不仅着眼于环境保护,而且要形成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城市文化。

  意见确立构建完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宜居环境、生态文化五大发展体系。顾大福解释,在生态经济发展上,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到2015年基本形成“三、二、一”结构特征的生态型产业体系;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通过科学定位主体功能区、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一系列生态绿化工程、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环境等,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在污染防治上,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固废、重金属、辐射等污染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在优化人居环境上,提出了消除城中村、建设城市组团中心公园绿地以及居住区小游园和小绿地、城市林荫道等具体建设任务;在生态文化建设上,加大对古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倡导绿色行为方式、推进社会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普及生态环保文化的具体措施。

  落实:

要打出“工程推进+政策完善”等组合拳

  建设生态文明决非一日之功,不能单兵作战,也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各地各部门长期齐心协力、艰苦卓绝的加以推进落实。结合意见中的保障措施,顾大福表示,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建设生态文明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年度工作安排、阶段工作推进、考核目标内容、奖优罚劣机制等方面都要体现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重点工程的推进要同步实施,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的要求,突出抓好各级经济开发区的生态建设。重点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正常运行、重点流域治理与饮用水安全保障、大气治理与固废处置、城市环境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绿色镇江”、能力建设与科技支撑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件水平。

  政策的创新和完善也要跟上。对此,顾大福认为,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差别化水资源费价格政策,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扩大污染物排污费征收范围,适当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将企业节能减排、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与金融信贷政策挂钩,作为信贷评估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办法,加大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力度。最后,也要注重宣传教育。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同时从学校、工厂、社区等基层单位入手,抓好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和培训教育,使广大市民自觉养成重生态、讲文明的良好习惯,使注重生态文明逐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