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新闻 本地专题 新春走基层 晚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敬老院护工人生晚年搀扶者

2012-01-29 18:39 来源:京江晚报 李斌

 过年,“回家”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没有钱、买票难、路途远……再多困难,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的脚步。

 可有这么一群人,不缺钱,也不难回家,家里有老人有小孩牵挂,他们的新年却注定在工作中度过,甚至一天24小时无休。因为,他们是护工,是人生晚年搀扶者。

 

 文/图 本报专刊工作室编辑 戴慧

 照顾老人 要像家人

 见到曹永华, 她正到老人房间拿碗盘,“马上吃午饭了,今天除夕加餐呢。”端着盘子来回跑着,曹永华一边和记者说着话。平时她负责照顾十位老人,过年了,其中两位回家过年,但照顾八位老人的活儿仍算不上轻松。

 与曹永华同样在奔忙的,还有其他13名护工,在镇江市宝塔路街道电力路社区的喜临门安康老年公寓里,一同照料着79名老人的生活起居。而曹永华,因为如大家所说“小曹人好,做事也好”,老人个个抢着要她照顾。

 曹永华已58岁,她来自句容,从镇江市区坐车回家,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可自打来老年公寓工作,曹永华就没回家过过年,如今已是第3个年头。“就守着这些老人家,习惯了。”说到这里,爽朗性格的她突然有点沉默,其实,为了照顾老人,她已大半年没回家,而家里还有80多岁的公婆和两个20多岁的儿子,前两天刚刚打了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去过年。

 虽说是过年,曹永华穿的衣服依旧是老年公寓发的工作服;而春节期间的工作量甚至更大。“过年了,老人的儿女和亲戚都得过来探望,他们更要体面些。”除夕的前一晚,为了让老人们干干净净地过年,曹永华忙到很晚,等一切忙好,已是凌晨1点。而她早晨5点又得起床忙活了。

 曹永华说,虽说做的都是些琐事,却要极大的耐心且能吃得了苦。从清晨打水、叫老人起床、清洗收拾到晚上服侍老人上床睡觉,只有中午一两个小时能够歇会儿。和曹永华睡一个房间的吕老太,由于瘫痪,不仅要帮她定期清洗,隔一会儿翻个身,吃的饭菜和药都需磨成糊打入鼻导管等等。

 三年的护工工作让曹永华悟出一套待人原则,“待老人要像家人一样亲,何况他们还是交钱来享福的。”她说道,最基本的就是言语不能重,语气得温和。而老人吃的各种药,还得分清楚了,服药的水,都得先试好了温度才能给老人送去。此外,老人就跟小孩子一样,有时候事情一复杂,就得跟老人好好协商,既让他们心里舒服也能做好手上的事。

 许多老人一开始对她很冷淡甚至挑剔,可现在都跟她很亲热,有什么好吃的总会想到“小曹”。这不,采访还没20分钟,外面已有老人在叫小曹出去吃亲戚送来的年货了。

曹永华在照顾老人。

 照顾老人,是良心活

 68岁的邓锁欲在宝塔路街道运河社区里经营一家老年公寓。虽然挂着老板的头衔,可他也顶着护工的职,同样也在照顾院里几个老人。

 来自常州的他,已足足13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即便家里有什么要紧事,也是回去几个小时就又赶回来,“这么多老人,哪能放心啊。”老邓告诉记者,这里目前住着60多位老人,仅90岁以上的就有10多个,七八十岁的更多达40个。何况护工们都守在岗位上,自己这个老板如果回家过年了,心里也过意不去。而今年春节的娱乐项目,和往年一样,就是等到除夕夜照顾老人上床睡了觉,他们便可以来一次聚餐。即便如此,也是“吃个火锅,快得很。”

 在老年公寓的半天时间里,记者还见到了老邓的儿子媳妇。原来,在沈阳谋生的他们,也搭车回家过年了。因为父亲不回家,他们只能中途转到镇江来见上父亲几个小时,再转车回常州的家。“我们一家5口人,分在3个地方。”老邓笑道,平时都是难得见上一面。不过,儿子媳妇离开没多久,他便又接到老婆打来的电话:“过年还回家吗?身体还好吗?……”每次电话里似乎也只有这些可以唠叨,可“老太婆”的这些唠叨,却成了老邓开开心心过年的动力,“这么多年不回家也习惯了。要是想家了,就打个电话回去。”

 在邓锁欲看来,自己来自农村,从小吃苦也习惯了。但对于照顾老人,“这是个良心活。” 他说道,照顾老人,让他们和在家里生活一样,谈不上孝心或者爱心,就是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责任编辑:李斌

(原标题:京江晚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